摘要:基金从业后续培训“15学时+5学时职业道德”的新要求,既是合规监管的“紧箍咒”,也是职业发展的“助推器”。从业人员需以“学时达标”为底线,以“专业精进”为目标,通过系统化培训筑牢合规防线,提升服务能力。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对基金从业人员后续职业培训提出新要求:自注册第二年起,每年需完成不少于15学时的培训,其中职业道德培训不少于5学时。这一政策旨在强化从业人员的合规意识与专业素养,保障行业健康发展。以下从政策背景、核心要求、执行细节及行业影响四方面展开分析。
一、政策背景
随着基金行业规模扩张,截至2024年底,公募基金管理规模突破30万亿元,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超20万亿元,从业人员数量激增。与此同时,行业违规事件频发,如部分机构在销售过程中存在夸大宣传、误导投资者等行为。在此背景下,协会强化后续培训要求,通过“15学时+5学时职业道德”的刚性约束,推动从业人员持续学习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及职业操守,降低合规风险,维护投资者权益。
二、核心要求
1、学时分配
(1)总学时:每年需完成15学时培训,涵盖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专业技能等内容。
(2)职业道德专项:其中至少5学时需聚焦职业道德,内容涵盖行业文化建设、廉洁从业、执业规范等。例如,2025年协会推出的《基金从业人员职业道德与行为准则》课程,明确要求从业人员掌握利益冲突防范、信息保密等核心条款。
2、内容标准
(1)法律法规:包括《证券投资基金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核心法规的更新解读。
(2)专业技能:涵盖基金投资管理、风险管理、数字化运营等实务课程。例如,针对ESG投资趋势,协会要求从业人员学习《绿色投资指引》及ESG评价体系应用。
(3)职业道德:通过案例警示教育,强化从业人员对“老鼠仓”、内幕交易等违规行为的红线意识。
三、执行细节
1、时间节点
(1)年度截止日:从业人员需在每年12月31日前完成学时要求。若未达标,可在次年6月30日前补修,逾期未补齐者将被标记“异常状态”并公示。
(2)学时有效期:学时按自然年计算,跨年课程需在12月31日前完成,否则计入下一2年度。例如,2024年12月31日未完成的线上课程,即使延续到2025年1月完成,也仅计入2025年学时。
2、违规后果
(1)短期影响:连续两年未达标者,其所在机构将被协会约谈,并限制新业务申报。
(2)长期影响:连续三年未达标者,将被取消基金从业资格,且三年内不得重新申请。
相关推荐:
教材精讲视频课程、经典母题、历年真题、模拟试卷、电子资料等,可扫码沉浸式学习~
课程名称 | 有效期 | 课程价格 |
2025年基金从业资格考试精讲通关班![]()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198/科 |
2025年基金从业资格考试经典母题![]()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99/科 |
2025年基金从业资格考试题库会员![]()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79/科 |
2025年基金从业资格考试押题救命班(考前500题)![]()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500/科 |
基金从业资格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