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估值方法对比:成本法vs市价法易混点解析

基金从业资格 责任编辑:廖婕 2025-05-21

摘要:成本法与市价法的核心差异在于估值依据与风险揭示能力。成本法通过摊销平滑净值波动,但可能掩盖风险;市价法实时反映市场变化,利于风险控制但波动较大。备考中需结合基金类型、资产流动性及监管要求,理解两种方法的适用边界,避免机械记忆。

基金估值是计算基金资产净值(NAV)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投资者申赎价格及基金业绩表现。成本法与市价法是两种基础估值方法,二者在适用场景、估值逻辑及优缺点上存在显著差异,易导致考生混淆。以下从定义、适用范围、核心差异及易混点解析四方面展开对比。

一、定义与核心逻辑

1、成本法(摊余成本法)

(1)定义:以资产购入成本为基础,按固定利率或摊销规则计算每日估值,不考虑市场价格波动。

(2)核心逻辑:假设资产持有至到期,通过利息摊销和本金折价/溢价调整估值。

(3)公式:估值=初始成本−已摊销金额+应计利息

(4)典型应用:货币市场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短期固定收益类资产。

2、市价法(市值法)

(1)定义:以资产当前市场价格(如股票收盘价、债券净价)为基础进行估值,反映资产实时价值。

(2)核心逻辑:假设资产随时可变现,估值随市场价格波动而调整。

(3)公式:估值=∑(资产数量×市场价格)

(4)典型应用: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开放式债券基金等。

二、核心差异对比

image.png

三、易混点深度解析

1、混淆点1:成本法是否完全忽略市场价格?

误区:认为成本法完全脱离市场价格。

解析:成本法仅在估值时忽略市场价格波动,但需定期与市场价格比对。若偏离度超过阈值(如5%),需按市价调整(即“影子定价”机制),以避免估值失真。

2、混淆点2:市价法是否适用于所有资产?

误区:认为市价法可无条件应用于所有资产。

解析:市价法要求资产具备活跃市场报价。若资产流动性差(如非上市股权、私募债),需采用其他估值技术(如第三方估值、可比公司法)替代市价法。

3、混淆点3:成本法是否更“安全”?

误区:认为成本法估值稳定,投资者风险更低。

解析:成本法可能掩盖资产真实价值,尤其在市场下跌时,估值滞后导致投资者误判风险。市价法虽波动大,但能及时反映市场变化,利于风险控制。

四、应用场景与选择原则

1、成本法适用场景

短期、低风险资产(如货币基金持有的同业存单);

需稳定净值的理财产品(如银行现金管理类产品)。

2、市价法适用场景

高流动性资产(如股票、ETF);

需及时反映市场变化的基金(如主动管理型股票基金)。

3、选择原则

(1)风险匹配:高风险资产优先市价法,低风险资产可选用成本法;

(2)监管要求:货币基金需满足“摊余成本法+影子定价”双重约束;

(3)投资者偏好:风险厌恶型投资者可能偏好成本法估值的基金。

相关推荐:

教材精讲视频课程、经典母题、历年真题、模拟试卷、电子资料等,可扫码沉浸式学习~

image.png

课程名称有效期课程价格
2025年基金从业资格考试精讲通关班hotgif.gif购买后365天有效198/科
2025年基金从业资格考试经典母题hotgif.gif购买后365天有效99/科
2025年基金从业资格考试题库会员hotgif.gif购买后365天有效79/科
2025年基金从业资格考试押题救命班(考前500题)hotgif.gif购买后365天有效500


更多资料
更多课程
更多真题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基金从业资格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

距离2025 基金从业资格考试

还有
  • 0
  • 0
  • 2
考试报名

考前一个月

准考证

考前一周内

考试成绩

考后7个工作日内

证书申领

证书需要机构申请

专注在线职业教育24年

项目管理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厂商认证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
咨询在线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