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6年备战中级经济师,2025年过的科目无需重考,因成绩实行2年滚动管理,2026年需过剩余科目。但报考信息需一致、成绩未超期,换专业等特殊情况有不同处理。考生可查成绩、聚焦未过科目备考,避免政策误判。
打算2026年备战中级经济师的考生,常会纠结2025年考过的科目是否需要重考。其实答案藏在官方的 “2年滚动管理”政策里,只要吃透规则、避开误区,就能精准规划备考方向,避免做无用功。
先明确核心规则:2025年考过的科目无需重考,但需在2026 年通过剩余科目。根据人社部《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实施办法》,中级经济师成绩实行连续两个考试年度的滚动管理机制,考生只需在两年内通过《经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与实务》两科即可取证。
比如2025年通过了《经济基础知识》,2026年只需专攻《专业知识与实务》;若2025年通过的是专业科目,2026年则重点备考公共科目即可。
但这一规则有两个关键前提,缺一不可。
一是报考信息需一致。2026年报考时,级别(中级)和专业必须与2025年保持一致,系统会通过唯一档案号关联成绩。比如2025年报考“工商管理”专业,2026年若改报 “人力资源”,原专业科目成绩会失效;但公共科目《经济基础知识》的合格成绩可跨专业沿用,这是政策允许的灵活之处。
二是成绩未超有效期。2025年的合格成绩仅保留至2026年,若2026年仍未通过剩余科目,2025年的成绩将作废,2027年需重新报考两科。
还有几种特殊情况需要特别注意。第一种是“换专业的成绩处理”。
若2025年通过《经济基础知识》,2026年可自由更换专业,公共科目成绩依然有效;但如果2025年通过的是专业科目,2026年换专业则需重考两科,原专业成绩作废。
第二种是“缺考不影响成绩”。若2025年通过一科,2026年缺考剩余科目,2025年的成绩会直接失效,2027年需从头报考。
第三种是“不可抗力的特殊安排”。若 2025年所在考区因不可抗力因素取消考试,成绩有效期可延长,具体需以当地通知为准。
基于这些规则,给2026年备考的考生提三点实操建议。
第一,先查成绩与档案号。12月2日前登录中国人事考试网,确认2025年合格科目及档案号,2026年报名时务必沿用同一档案号和专业(公共科目合格者可换专业)。
第二,聚焦未过科目精准备考。若2025年未过《经济基础知识》,重点攻克经济学基础、财政、货币与金融等核心模块;若未过专业科目,结合工作场景强化案例分析能力,比如工商管理专业可侧重企业战略与决策考点。
第三,避免政策误判。不要轻信“成绩永久保留”“换专业不受限”等谣言,所有报考决策以中国人事考试网或当地考办通知为准。
总之,2025年考过的科目2026年无需重考,这是政策给予的备考缓冲期。但关键要在2026年拿下剩余科目,同时确保报考信息连贯。合理利用成绩滚动规则,既能减轻备考压力,也能提高取证效率,让每一分努力都精准落地。
经济师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