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下半年《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认知风格

教师资格 责任编辑:甘婷 2019-10-24

摘要:2019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11月2日)即将开考!为了帮助大家找准考试方向,摸清知识点提高得分。希赛网小编特地整理了《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汇总,供各位考生参考!

认知风格,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它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其主要特征是持久性和一致性,它是与学生的个性相关的,而且与学生的情感和动机特征等联系在一起。

1.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

著名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曼·威特金

场独立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做判断时,常常利用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场独立的学生比较喜欢理科,喜欢结构严密的教学,例如:在考场中,如果监考教师站在考生旁边,考生仍然正常发挥,则该考生就是场独立型;

场依存型的学生:对事物作出判断时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容易受周围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场依存的学生喜欢文科,喜欢结构不严密的教学。例如:在考场中如果监考教师站在考生身边,该考生无法正常发挥,该考生则属于场依存型。

2.沉思型与冲动型

杰罗姆•卡根据个体解决问题时的速度与精确度的偏好,将认知风格分为沉思型和冲动型。

沉思型个体在问题解决时常常不急于说出自己的看法,而是先对各种可能的答案进行分析,解决问题时往往强调精度而非速度,所以沉思型的人更善于对问题的细节进行思考;

冲动型个体则常常以很快的速度形成自己的看法,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强调速度而非精度,冲动型的人更善于从整体角度思考问题。

3.辐合型和发散型

辐合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辐合思维的特征,表现为搜集和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最适当的正确的解答,从多到一;

发散型认知方式则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发散思维的特征,表现为个人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正确的答案,因而容易产生有创见的新颖观念,从一到多,我们通常所说的“一题多解”就体现了发散型的认知风格。

更多资料
更多课程
更多真题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教师资格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

专注在线职业教育24年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
咨询在线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