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学生观

教师资格 责任编辑:胡敏娟 2020-07-30

摘要:以下是希赛网教师资格频道为广大考生整理的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学生观,希望对大家备考教师资格证有所帮助,更多相关资讯,敬请关注希赛网教师资格频道。

第二章 学生观

知识点精讲1 “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确立正确学生观的基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我国现代教育观的思想渊源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人的全面发展”,一般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发展,指人在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其核心是对学生有完整的认识。

(1)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教育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2)学生是有着身心诸方面需要的完整的人,教育必须要全面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

(3)学生是有着发展潜力的人,教育的作用在于充分开发出学生的发展潜力。

(4)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全体学生的发展。

(5)学生是有差异、有个性的人,全面发展和有个性、有差异的发展是统一的。

【经典例题】

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社会要求与个体发展的统一

D.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知识点精讲2 “以人为本”学生观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很好地体现和遵从了学生的本质属性,将学生视为发展中的人,尊重个体的独特性,并切实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置于发展的主体地位。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把学生置于教育活动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需求,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把学生真正地当作“人”来开展教育,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不以教师的个人意志去支配学生,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开展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而现实中,个别教师忽视学生的独立主体性特点,以教师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进而树立教师的绝对权威,这是与当代学生观相悖的。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时间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需要树立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活动过程中,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学生角色观念,帮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转变为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探究。在这种学生观的引导下,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探究精神,眼界开阔、思维活跃,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学生作为个体,具有主观的意志,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并非简单的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经过自己的考量之后做出的判断。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学生的主体性的根源在于个体需求与责权的统一,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认识的主体,因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具有学习的自主需求和动力。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需求,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使学生认识到权利与责权是并存的,更是统一的,在享有一定权利的同时也必须承担着一定的责任,这是学生主体性的客观要求。

2.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以及自我内部矛盾运动的相互作用下,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质、量、结构方面变化的过程及结果,是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学生作为发展的人,其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身心发展的社会需要与个体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学生发展的规律性主要体现在身心发展上,不同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身心特征。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具体如下表:

1.png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以人为本学生观要求教师应当把学生看作是发展过程中的客观存在,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倡导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从本质上讲,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特定阶段,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和可塑性,教师应当避免只关注学生的现实情况,要挖掘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实现对学生成长的全局性把握,甚至全人生的指导。教师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对教育好每一位学生充满信心。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尊重学生的自由意志,把学生看作是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主体,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和对话中,发展个体的智慧潜能,陶冶个体的道德性格,达到自己的最佳发展水平。

3.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

以人为本学生观不仅要求将学生作为一个整体来全面看待。而且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成长。“以人为本”学生观,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更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

(1)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

人的全面发展不等于各个方面的平均化发展,教育活动涉及到德、智、体、美、劳等诸多方面与内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要求每个受教育者作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个体,各个方面都能够获得应有的发展,同时也要承认人的各个方面发展水平具有一定差异性,不能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各个方面的发展指标。

(2)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克服按统一标准和尺度去衡量学生,追求完全趋同、整齐划一的弊端,根据学生各方面情况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原则,讲求因时制定,因人而异,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成才条件,从个性化的角度入手,力求使每一个学生在不同领域内有所专长、有所成就,培养大批的创新型人才,为增强民族创新精神和能力奠定坚定的基础。

【真题回顾】

(2018下)李老师坚持写“作业札记”,其中记录了学生做作业过程中的一些有趣的,特殊的现象,并据此分析学生在完成作业中的心理变化,然后再将自己的判断结果作为设计、布置、批改和反馈作业的重要依据,从学生观的角度分析,该教师的做法(    )。

A.注重了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B.发挥了教学的专业自主性

C.注重了学生发展的主体性

D.提升了布置作业的有效性

参考答案:A

试卷解析:题干中李老师通过“作业札记”记录每个学生的不同表现,并据此进行分析,体现的是学生观的学生是独特的人,所以该教师的做法是注重了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2017下)多年来,曾老师坚持让学生采用反思记录表、学习日志或成长记录袋等多种方法来记录学习过程,并不断指导学生优化记录的方法。曾老师的做法(    )。

A.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

B.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

C.尊重了学生的创造性

D.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排除法。题干描述曾老师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因此选项A、B不正确。再者通过反思记录等,体现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因此D正确。

(2015下)于老师总是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设计课堂提问和练习。这表明于老师(    )。

A.遵循教学规律,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B.关注学生差异,促进全体学生发展

C.重分层教学,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D.注重循序渐进,实现师生教学相长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题干中于老师的设计关注的是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体现因材施教的理念,关注学生差异,促进全体学生发展。

(2016下)材料分析题:

汤老师接手3班班主任一个月了。他在课间经常把做作业的同学“撵”出教室,还“异想天开”地让学生自主设计去世界文化遗产的考察路线,让学生模仿在联合国发言,让学生设计一次公益募捐的方案……

就在其他老师议论汤老师的这些做法时,他又在“折腾”分层教学,现在他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准备,上课要同时兼顾班上多个小组的学习状态……有老师建议他少“折腾”,还说:“你关注大多数学生就行了,何必那么费劲。再说即便你这样辛苦,也不一定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学好。”汤老师依然坚持他的做法,在经过多次实验后,他慢慢发现分层教学还有很多窍门,比如可以把分层教学与“小先生制”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所思所得。例如,在学完《屈原》之后,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有读后感,有续写、改写,有诗歌、图画、短剧,角度多样,观点鲜明,一段时间之后,汤老师发现学生越来越乐于在作业中另辟蹊径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了。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价汤老师的行为。

参考答案:

材料中汤老师践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主要表现在:

(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老师应该充分信任学生,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与发展。材料中汤老师相信学生具有发展潜力,才有了丰富多样的作业活动方式,才真正探索出能促进所有学生发展的分层教学。

(2)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认识主体、实践主体和发展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需要树立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材料中汤老师让学生自主设计世界文化遗产考察路线,模仿联合国发言,设计公益募捐的方案,积极推动“分层教学”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学好,等等,都体现了汤老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3)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教师应该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材料中汤老师非常注重结合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他不跟其他老师一样满足于关注大多数学生,而是探索创新实验新的教学方式,使每个学生能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

知识点精讲3 教育公正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来开展教育活动,要遵循“教育公正”的原则,处理好学生发展的“共同性”和“差异性”问题。

1.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要以教育机会均等为基本原则

所谓教育机会均等,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入学机会均等;一个是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

2.有差异的学生的共同发展

(1)学生的性别差异与共同发展

性别作为一种自然状态,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遗传基因的差异,会给不同性别的人带来发展的差异。

所谓不因性别而造成受教育者的发展差异,做到促进男生和女生的共同发展,就是要做到不要因性别而形成一种性别学生发展的优势和另一性别学生发展的劣势。

(2)学生的民族差异与共同发展

民族是历史形成的,不同的民族在语言、习俗等方面有差异。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因此,在我国中学教育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必须注意到民族差异,做到不同民族的学生共同发展,特别要注意少数民族学生的发展。

(3)学生的地域差异与共同发展

中国人口众多,地域广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存在着地域发展的差异。坚持“以人为本”,也要做到不同地域的学生得到共同发展。

(4)学生家庭背景的差异与共同发展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然而社会中的家庭却千差万别。家庭有经济情况的差异,有家长社会地位的差异,有家长文化水平的差异,有家长性格的差异,有家长教育子女水平的差异,还有家庭结构的差异。家庭的这种种差异,可能会影响中学生的发展。

(5)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与共同发展

在教育活动中“以人为本”,特别要注意正确地对待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要给予身心发展状况不同的学生以同样的关注,以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真题回顾】

(2019下)某校将成绩较好的学生单独编班,并组织优质师资对这个班进行重点辅导,提高了中考优秀率,得到了该班学生家长的好评。该校的做法(    )。

A.违反了义务教育的公平性

B.践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C.弱化了学校办学的鲜明特色

D.遵循了长善救失的教学原则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题干中学校对成绩好的同学单独编班进行重点辅导,成绩差的学生没有获得同样的教育机会,违背了教育公正的原则。故选A。

更多资料
更多课程
更多真题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教师资格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

专注在线职业教育23年

项目管理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厂商认证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