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希赛网为广大考生整理了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备考知识点:基础课程改革,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更多相关资讯,敬请关注希赛网教师资格证频道。
基础课程改革
一、基础教育科学改革的理念与目标(选择、简答)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功能上: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结构上: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内容上: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时代的联系
学习方式上: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评价上: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和考试制度
管理上: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二、教育观念的变革(材料分析题)(涉及到学生观就可以用这个来解答!)
1. 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学生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完整的人;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不教师意志为转移;
学生是权责的主体。
三、课程结构的变革(选择)
1.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
(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课程。
(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2.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要求课程设置必须“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课程结构的均衡性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
课程结构的综合性是针对课程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提出的。
课程结构的选择性是针对不同地区、学校与学生间存在着差异的现状提出的。
教师资格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