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汇总

中学教师资格证 责任编辑:胡敏娟 2020-09-04

摘要: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怎么备考?希赛网为广大考生整理了2020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汇总。详情参考下文,更多相关资讯,敬请关注希赛网教师资格证频道。

2020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汇总

1.简述一个学制建立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2.简述学校美育的基本任务。

①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以及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

②培养学生艺术活动的技能,发展他们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的美好心灵和行为,使他们在生活中体现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

3.简述美育对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意义。

①美育能够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②美育能够促进学生科学世界观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③美育能够促进学生体育的发展,具有健身怡情的作用。

④美育能够促进劳动教育,使学生体验到劳动创造带来的喜悦。

4.简述活动课程的特点。

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是指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程形态,即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它的主要特征有:

(1)从儿童的需要、兴趣和个性出发设计课程;

(2)以儿童的心理发展顺序为中心编制课程;

(3)主张儿童在活动中探索,尝试错误,学到方法。

5.简述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

(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

(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与适切性。

(3)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

(4)理论与实践统一

(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6)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纵向和横向联系。

6.简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有哪些?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即、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7.简述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领域。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1)信息技术教育是指在培养学生为了适应信息时代所需要的信息素养的学习领域。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对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从而形成信息伦理。

(2)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3)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活动。

(4)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

8.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①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间接性规律)

②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发展性规律)

③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双边性规律)

④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育性规律)

9.简述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把现代先进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传授给学生,又结合知识、技能中蕴含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①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②发掘教材的思想性,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③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素质

10.简述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注意维持的时间越长,注意越稳定。与注意稳定性相反的状态是注意的分散,也称分心。注意的分散是注意离开了当前指向和集中的对象,而指向了其他无关的对象的现象。

(3)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

(4)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是指个体根据新任务,主动地把注意力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11.简述短时记忆的特点。

短时记忆是指人脑中的信息在一分钟之内加工与编码的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过渡阶段。

短时记忆的特点:①保持时间很短,30秒左右,最长不超过1分钟。②编码方式以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为主。③容量有限,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组块。④意识清晰,操作性强,易受干扰。

12.简述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

1.言语信息的学习

言语信息的学习即学生掌握的是以言语信息传递(通过言语交往或印刷物的形式)的内容,或者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以言语信息表达出来的。

2.智慧技能的学习

智慧技能的学习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加涅把智慧技能划分辨别、概念(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高级规则(解决问题)等。

3.认知策略的学习

认知策略的学习,即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方法。

4.运动技能的学习

运动技能的学习,即一种习得的能力,其行为结果表现在身体动作的敏捷、准确、有利和连贯等方面。如操作技能、写作技能、作图技能、操作仪器技能等,它也是能力的组成部分。

5.态度的学习

态度的学习,即通过学习获得的内部状态,这种状态影响着个体对事物、人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

这五种学习类型分别属于三个领域,前三种属于认知领域,第四种属于动作技能领域,第五种属于情感领域。

13.简述压力产生的来源。

①躯体性压力源

躯体压力源是指通过对人的躯体直接发生刺激作用而造成个体身心紧张的刺激物,包括物理的、生物的刺激物,如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微生物、变质是食物、酸碱刺激等。

②心理压力源

心理压力源是指来自人们头脑中的紧张信息,如心理冲突与挫折、不切实际的期望、不祥预感及与工作责任有关的压力和紧张等。

③社会性压力源

社会性压力源是指造成个人生活方式上的变化,并要求个人对齐做出调整的情境与事件。社会性压力源既包括个人生活中的变化,也包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事件。

④文化性压力源

文化性压力源是指要求人们适应和应付的文化问题。文化性压力源最常见的是文化性迁移,即从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化背景进入到另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化背景,人面临全新的生活环境、陌生的风俗习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从而产生压力。

14.简述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三阶段及其主要内容。

一般认为,态度和品德的形成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

1.依从

依从是指个体表面上接受规范,按照规范的要求行动,但缺乏对规范的必要性或根据性认识,甚至有抵触情绪。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和不稳定性,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2.认同

认同是个体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认同阶段的行为具有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3.内化

内化是指个体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15.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教育由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对它们也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①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②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③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16.简述影响遗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学习材料的性质

学习材料的性质是指材料的种类、长度、难度以及意义性等。

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

学习材料越多,要平均诵读的次数和时间也越多,如果不及时复习,就容易遗忘。

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记忆材料的重要性

是否有长久的记忆任务以及记忆材料的重要性,也是影响遗忘的因素之一。一般来说,长久的识记任务有利于材料在头脑中保持时间的延长,不重复和未经复习的内容则容易被遗忘。

4.识记方法

研究表明,以理解为基础的意义识记比机械识记的效果好得多。

5.时间因素

根据遗忘规律,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快,随后逐渐变慢。学习的内容的保存量随时间减少。

6.识记者的态度

识记者对识记材料的需要、兴趣等对遗忘的快慢也有一定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人们的生活中不占重要地位的、不引起人们兴趣的、不符合人们需要的事情,容易出现遗忘。

7.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人们发现在回忆系列材料时间,材料的顺序对记忆效果有重要影响。最后呈现的材料最易回忆,遗忘最少。这种现象叫作近因效应。最先呈现的材料较易回忆,遗忘较少。这种现象叫作首因效应。这些在回忆系列材料时发生的现象叫作系列位置效应。

17.简述学习动机的定义与功能。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心理倾向或内部动力。学习动机的功能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

①激发功能。学生对某些知识或技能产生迫切的学习需要时,就会引发学习内驱力,唤起内部的激动状态,产生焦急、渴求等心理体验,并最终激起一定的学习行为。

②指向功能。学习动机以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为出发点,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在初始状态时就指向一定的学习目标,并推动学生为达到目标而努力学习。

③维持功能。学习动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克服不利影响,提高努力程度,遇到困难时坚持不懈,直达学习目的。

④调节功能。学习行为的强度、时间和方向受学习动机的调节。如果行为活动未达到既定目标,动机还将驱使学生转换行为活动方向以达到既定目标。

18.简述促进知识获得和保持的方法。

1.明确知识学习的目的,增强学习主动性

2.在学习活动与使用知识的条件之间建立联系

3.深度加工学习材料

4.进行组块编码

5.合理安排练习和复习

19.简述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元认知策略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策略。

①计划策略

计划策略是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学习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分析完成任务的方法。

②监控策略

监控策略是在认知活动进行的实际活动中,根据认知目标及其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并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监控策略包括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控自己的速度和时间。

③调节策略

调节策略是指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策略的效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20.简述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4)学生主体原则

(5)个别化对待原则

(6)整体性发展原则

更多资料
更多课程
更多真题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教师资格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

专注在线职业教育23年

项目管理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厂商认证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