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地理真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 责任编辑:胡敏娟 2020-09-09

摘要: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时间是2020年10月31日,以下是希赛网教师资格频道整理的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地理真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内容详情如下:

以下是希赛网教师资格频道为广大考生整理的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地理真题及答案,只有通过多做真题才能更好的把握考试出题的规律,才能找到做题的感觉,到了真正上考场的时候才不会慌 。看看这些真题大家会不会做呢!

1、寒带气候和高山高原气候

(分布、气候特征、自然景观、有张图片)

2、降水的主要类型

3、东南亚 华人的聚集地

4、香港澳门与大陆的优势互补(人教版8年级下册)

5、中国的自然资源分布

6、南极(可能是去年的题,这个不太确定)

7、印度的种植业。答辩:印度发展种植业的区位优势?

初中地理《经线和经度》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8日 上午 江苏省苏州市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经线和经度

2.内容:

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半圆形的弧线,叫做经线,又称子午线。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地理》真题及答案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地理》真题及答案

为了区别每一条经线,人们给经线标注了度数,这就是经度。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0°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从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分别属于东经和西经。为了避免将欧洲、非洲的一些分割在两个半球,国际上统一使用西经20°经线和东经16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中国位于东半球。

活动

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线

1.找出西经20°和东经160°经线,说出东半球的经度范围和西半球的经度范围。

2.看看0°经线和180°经线所构成的经线图、西经20°和东经160°经线所构成的经线图,分别穿过的陆地和海洋。说出为什么以西经20°经线和东经160°经线所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两个半球。

3.基本要求:

(1)结合地图进行讲解。

(2)要有适当的互动环节。

(3)试讲时间控制在10分钟之内。

(4)讲解经线的特点;经度的判读方法。

初中地理《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8日 上午 河南省新乡市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

2.内容:

印度绝大部分地区处于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一年明显地分为旱、雨两季(图7.38)。每年10月至次年5月为印度的旱季,盛行东北季风。东北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气流干燥,降水稀少。6—9月为印度的雨季,盛行西南季风。西南季风从印度洋上带来了丰富的水汽,降水丰沛(图7.39)。

32trdgdfhgfhgfhgf.jpg

西南季风很不稳定,有的年份来得早、退得晚,有的年份来得晚、退得早;有的年份风力强盛,有的年份势力不足。因此,印度降水量是时间分配很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图7.40、图7.41)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地理》真题及答案

水稻和小麦是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图7.42),二者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频发的水旱灾害使印度的粮食产量很不稳定。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地理》真题及答案

阅读材料

两次“绿色革命”

20世纪60年代,印度进行了第一次“绿色革命”,引进并培育新品种,使用化肥,改进灌溉技术,推广机械化生产。这些措施使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但是,由于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大量抽取地下水,土地退化严重,粮食增产潜力减弱。

2004年开始,印度进行了第二次“绿色革命”,利用生物技术的进步改良品种,推广高效无毒农药,完善水利灌溉系统,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管理中的运用等。这次“绿色革命”不仅明显提高了粮食产量,而且改善了生态环境。

活动

运用材料,分析印度粮食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小麦喜温凉气候,比较耐旱。水稻属于喜温喜湿作物,生长期间需要有充足的水分供给。

1.对照图7.42与图7.43,指出印度水稻和小麦分布区的主要地形。

2.推测水稻和小麦分布区的气温差异。

3.对照图7.42与图7.43,说出印度水稻和小麦主要分布区的年降水量差异。

3.基本要求:

(1)要有学生犯错以及纠错环节。

(2)课堂评价的多样性和有效性。

(3)请在10分钟之内完成试讲内容。

(4)印度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初中地理《黄河及其治理》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8日 上午 湖南省浏阳市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黄河及其治理

2.内容:

我国唐代诗人李白曾吟诵:“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现在看来,这“天上”当是指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脉。黄河从这里发源,曲折东流,沿途接纳许多支流,流入渤海。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从地图上看,黄河干流像一个巨大的“几”字(图2.41)。

黄河主要流经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区,降水较少,蒸发量大,水量较小,年径流量只有60多亿立方米,约为长江的1/15,而且70%~80%集中在夏秋季。与长江相比,黄河的含沙量大,部分河段初春或初冬时节往往形成凌汛。

在上游干旱的宁夏、内蒙古境内,黄河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到了下游,黄河是华北平原的主要塑造者之一。

黄河为沿岸地区提供了灌溉之利。早在两千年前,宁夏平原的人们就揭开了引黄灌溉的历史。现在黄河两岸修建了许多引黄工程,提供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

黄河上中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峡谷中穿行,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新中国成立以来,对黄河的水能资源实行梯级开发,已陆续建成了多座大型的水电站,促进了流域的经济发展。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地理》真题及答案

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支流较多。黄土高原上层疏松,植被破坏严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图2.42),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一碗水,半碗泥”的说法,形象地反映了黄河中下游河段含沙量之大。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地理》真题及答案

黄河进入下游平原地区,河道变宽,河床坡度变缓,水流速度减慢,河水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人们被迫不断加高堤坝,成为“地上河”。历史上,黄河曾多次决堤改道,形成方圆25万平方千米的泛滥区(图2.43),每遇洪灾,民不聊生。

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上游地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修建大型水利枢纽;在下游加固黄河大堤。半个多世纪以来,黄河安全度过多次大的洪峰,避免了洪水的灾害。

3.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

(2)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讲清楚黄河的忧患和治理措施。

(4)配合教学内容要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

1.请简单介绍黄河出现的凌汛和地上河现象。

2.你认为地理教学中展示相关视频的作用有哪些?

初中地理《华人、华侨最大的聚居地》

一、考题回顾

试讲题目

1.题目:华人、华侨最大的聚居地

2.内容: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地理》真题及答案

知识之窗

外籍华人与华侨

中国人旅居国外,取得所在国国籍的,称为华人;仍保留中国国籍的,称为华侨。

东南亚华人和华侨的祖先大多是中国广东、福建等地的居民,因生活所迫,在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漂洋过海,“下南洋”谋生。他们分别从事工农业、商业等生产经营活动,与当地人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活动

东南亚是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华人和华侨总数在2000万人以上。改革开放以后,华人和华侨纷纷回祖国探亲和投资,对我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1.你知道华人、华侨主要分布在世界哪些地方吗?

2.你有亲友在东南亚一带生活吗?如果有,他们生活在哪个,从事什么职业,与家乡有些什么联系?

3.尝试搜集侨胞回国投资、办学等方面的资料,并就搜集到的材料谈谈自己的看法。

3.基本要求:

(1)讲清楚华人、华侨对我国经济建设做出的贡献。

(2)试讲控制在十分钟以内。

(3)教学中要有适当的提问环节,问题的设置要有启发性。

(4)配合教学内容要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

1.世界华人华侨最多的几个是哪几个?

2.请谈谈地理学科的课程性质区域性和综合性。

初中地理《寒带气候和高山高原气候》

一、考题回顾

试讲题目

1.题目:寒带气候和高山高原气候

2.内容:

寒带气候主要分布在极圈以内。

在北半球有两种寒带气候类型:一是分布于亚欧大陆和北美洲北冰洋沿岸的苔原气候,二是分布于格陵兰岛和北极地区其他岛屿上的冰原气候。南极洲属于典型的冰原气候。

苔原气候区长冬无夏,只有短暂的暖季,在地表生长出苔藓和地衣等植物,间或有一些低矮耐寒的灌木丛。冰原气候区终年严寒,降水稀少,几乎没有什么植物生长。

在中低纬地区的山地高原,分布有高山高原气候。该气候区的自然景观以垂直变化显著为重要特色。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地理》真题及答案

活动

读图4-62,完成下列任务。

(1)巴罗较高气温出现在哪个月?该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

(2)该地为什么终年寒冷?

3.基本要求:

(1)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2)教学中要有学生参与的环节。

(3)试讲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4)讲清楚寒带气候的分布和气候特征。

答辩题目

1.简述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

2.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初中地理《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一、考题回顾

试讲题目

1.题目: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2.内容:

香港和澳门地狭人稠,自然资源匮乏。两地充分发挥地理位置的优势,依托祖国内地强有力的支持,经济持续繁荣,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被誉为“东方明珠”。香港是世界著名的自由贸易港(图7.35),也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及航运中心。澳门博彩旅游业发达,是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港澳与祖国内地的联系十分密切。回归以后,港澳与内地的人员往来更加频繁,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文化交流更加广泛。一直以来,港澳所需的淡水、食品,原料和燃料等生产和生活资料主要依靠祖国内地稳定的供应;香港和内地的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图7.36)。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地理》真题及答案

长期以来,港澳同胞为祖国内地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祖国内地为港澳繁荣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和强有力的支撑。相信随着祖国的发展和兴盛,香港、澳门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3.基本要求:

(1)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2)教学中要有提问的环节。

(3)试讲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4)讲清楚港澳与祖国内地的联系。

答辩题目

1.试分析香港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条件。

2.你对乡土地理教学价值是如何理解的?

初中地理《中国工业的发展》

1.题目:中国工业的发展

2.内容: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目前许多工业品的产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其中煤炭、钢铁、水泥、发电量、棉布、汽车、电视机、电冰箱等的产量居世界首位。中国工业生产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已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过去中国工业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重工业主要集中在辽宁中南部地区,轻纺工业则集中分布于上海、天津、青岛、广州等少数沿海城市。而在辽阔的内地,现代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新中国成立后鉴于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内地发展的要求,对沿海地区的工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同时全面推进中西部的工业建设。在过去交通闭塞经济欠发达的内地和少数民族地区,兴建了一系列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地方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注重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工业布局以沿海地区相对集中。近些年来,对工业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陆续淘汰了一些落后产能和污染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获得长足发展,工业布局趋于相对平衡。东部沿海工业得以改造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得以全面振兴,中西部地区和工业得以拓展和升级。许多城市将内城区的工业企业搬迁到郊县的工业园区,改善了工业布局和人居环境。

活动:

(1)根据所见所闻,说一说家乡的工业发展情况。

(2)运用地图或其他资料,向同学或家人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布局和工业化情况

3.基本要求:

(1)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2)教学中要有学生参与的环节。

(3)试讲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4)能结合生活实际,说说我国工业的发展情况。

答辩题目

1.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是哪些?

2.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才能够体现出“启发性原则”?

(注:图片及试题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资料
更多课程
更多真题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教师资格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

专注在线职业教育24年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
咨询在线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