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该案例分析题围绕公司A信息系统研发项目问题展开。问题1给出质量管理改进措施,如技术培训、规范编码等;问题2明确沟通对象及需补充沟通方式与频率;问题3考查资源分配主体;问题4判断6个项目管理相关表述对错,涵盖质量、资源、进度等领域。
案例场景
公司A承接了一个大型信息系统研发项目,项目涉及公司内部研发、测试、运维、市场等多个部门的协同。项目团队采用敏捷开发模式进行软件研发,项目经理小李负责该项目的全面管理。
在项目初期迭代测试过程中,发现部分功能模块的实际运行效果与设计预期偏差显著。经调查发现部分开发人员对新技术框架理解不足,在编码过程中也未遵循公司定制的详细编码规范,导致代码可读性与可维护性差。此外,在代码审查环节,审查流程没有明确的量化标准,审查人员仅凭经验简单浏览代码,且审查时间被其他紧急任务压缩,未能有效识别出潜在的代码漏洞与性能瓶颈问题。
随着项目进展,客户需求逐渐清晰,需求变更逐渐增多,但部分变更请求直接与部分项目成员口头沟通,导致需求变更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出现了偏差与遗漏,项目团队成员对变更内容理解不一致,造成部分已完成的工作需要返工。在项目团队内部,由于跨部门协作流程不完善,不同部门成员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有时研发部门完成的功能模块更新未能及时通知测试部门,导致测试计划延误。
在资源管理方面,项目团队中的核心技术人员大多身兼数职,不仅参与本项目,还承担着公司其他重要项目的技术支持工作。由于任务分配不合理,导致在本项目中的关键技术节点上,人力投入不足。
[问题1](10分)
针对质量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详细阐述项目经理小李应采取的改进措施。
[问题2](6分)
基于沟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请帮小李确认需要沟通的对象有哪些?
(2)针对(1)给出的沟通对象,请参考表格中的示例,针对不同的沟通对象,补充完成相应的沟通措施(重点写出沟通方式及频率两方面)。

[问题3](3分)
项目所需资源可能来自项目执行组织的内部或外部。内部资源由(1)或(2)负责分配,外部资源则通过(3)过程获得。
[问题4](6分)
判断对错。
(1)在质量管理中,质量保证主要关注产品是否符合质量标准,而质量控制主要关注过程是否稳定。()
(2)在资源管理中,资源日历规定了项目期间确定的团队和实物资源何时可用、可用多久。()
(3)进度压缩技术是在同时考虑资源可用性和项目时间的情况下,对活动和活动所需资源进行的进度规划。()
(4)使用人工检查代码的方法来检查代码的逻辑问题,也属于黑盒测试的范畴。()
(5)在项目管理中,沟通计划是确保项目团队与客户之间信息传递的关键。()
(6)在项目管理中,与客户的沟通应主要通过正式的渠道进行,非正式沟通可能会导致信息传递不准确。()
参考答案与解析:
[问题1](10分)项目经理小李应采取的改进措施:
1、组织新技术框架专项培训,提升开发人员技术理解力。
2、宣贯并细化公司编码规范,纳入项目必读文档。
3、优化代码审查机制,制定标准化的代码审查流程和检查清单。
4、强化质量过程管理,建立阶段性质量评审机制,监控缺陷密度与返工率;推行持续集成与自动化测试,及时发现代码质量问题
5、营造良好质量文化,项目经理带头重视质量,强化"质量优先"意识。
[问题2](6分)1、沟通对象:
①项目团队成员:研发人员、测试人员、运维人员、市场人员、项目经理(小李本人)、客户(需求方)
②跨部门管理人员/部门负责人
③代码审查人员
④其他相关干系人(如公司高层、技术支持团队)
2、沟通计划

[问题3](3分)(1)职能经理(2)资源经理(3)采购管理
【问题4](6分)1、错;2、对;3、错;4、错;5、对;6错
软考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
专注在线职业教育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