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基础学习之数据通信基础三[1]

互联网技术 责任编辑:a32373955 2009-03-02

摘要:第二章OSI参考模型2.1通信协议的概念与层次结构从通信的硬件设备来看,有了终端、信道和交换设备就能接通两个用户了,但是要顺利地进行信息交换,或者说通信网要正常运转那是不够的。尤其是自动化程度越高,人的参与越少,就更显得如此。为了保证通信要正常进行,必须事先作一些规定,而且通信双方要正确执行这些规定。例如,电

  第二章 OSI参考模型

  2.1通信协议的概念与层次结构

  从通信的硬件设备来看,有了终端、信道和交换设备就能接通两个用户了,但是要顺利地进行信息交换,或者说通信网要正常运转那是不够的。尤其是自动化程度越高,人的参与越少,就更显得如此。为了保证通信要正常进行,必须事先作一些规定,而且通信双方要正确执行这些规定。例如,电话网中有规定的信令方式,数据通信中要有传输控制规程等。我们把这种通信双方必须遵守的规则和约定称为协议或规程。

  协议的要素包括语法、语义和定时。语法规定通信双方“如何讲”。即确定数据格式、数据码型、信号电平等;语义规定通信双方“讲什么”,即确定协议元素的类型,如规定通信双方要发出什么控制信息、执行什么动作和返回什么应答等;定时关系则规定事件执行的顺序,即确定链路通信过程中通信状态的变化,如规定正确的应答关系等。

  可见协议能协调网的运转,使之达到互通、互控和互换的目的。那么如何来制定协议呢?由于协议十分复杂,涉及面很广,因此在制定协议时经常采用的方法是分层法。分层法最核心的思路是上一层的功能是建立在下一层的功能基础上,并且在每一层内均要遵守一定的规则。

  层次和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的体系结构。体系结构应当具有足够的信息,以允许软件设计人员给每层编写实现该层协议的有关程序,即通信软件。许多计算机制造商都开发了自己的通信网络系统,例如IBM公司从60年代后期开始开发了它的系统网络体系结构(SNA),并于1974年宣布了SNA及其产品;数字设备公司(DEC)也发展了自己的网络体系结构(DNA)。各种通信体系结构的发展增强了系统成员之间的通信能力,但是同时也产生了不同厂家之间的通信障碍,因此迫切需要制定全世界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标准。负责制定国际标准的ISO吸取了IBM的SNA和其它计算机厂商的网络体系结构,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连(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参考模型(简称OSI-RM),按照这个标准设计和建成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都可以互相连接。

[1]  [2]  

更多资料
更多课程
更多真题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通信工程师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

距离2025 通信工程师考试

还有
  • 0
  • 3
  • 4
专注在线职业教育24年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
咨询在线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