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IP网络故障保护原则上依赖于自身技术,不需要ASON等技术提供传输层保护。首先,IP层保护范围覆盖路由器软件、硬件和传输链路等故障以及工程施工、设备升级等维护中断,而传输保护只能实现传输链路的保护。其次,按照现代网络分层原理,同一功能一般只需在一个层次实现,否则存在潜在的循环切换。IP网络采用BDF等技术后,路由收敛时间小
IP网络故障保护原则上依赖于自身技术,不需要ASON等技术提供传输层保护。首先,IP层保护范围覆盖路由器软件、硬件和传输链路等故障以及工程施工、设备升级等维护中断,而传输保护只能实现传输链路的保护。其次,按照现代网络分层原理,同一功能一般只需在一个层次实现,否则存在潜在的循环切换。IP网络采用BDF等技术后,路由收敛时间小于500 ms,能够满足绝大多数业务的需求。ASON引入了链路状态协议,理论上与IP网络的故障恢复没有本质区别。IP网络层路由协议已经相当成熟,应该优先采用。第三,部署DiffServ技术后,IP网络可以在90%负载下稳定运行并能够保证签订了SLA协议业务的质量,而ASON实现故障保护和恢复,正常情况下的资源使用率只有60%左右。在故障情况下,IP网络能实现业务类型感知的保护,将有限的资源留给签订了SLA协议的业务,而这是传输层保护不能实现的。第四,在光纤中断造成大面积链路故障情况下,可以采用MPLS流量工程技术实现流量应急调度,实现流量的均衡,保证签订了SLA业务的提供。
2.4 IPv6技术
从根本上讲,IPv6完全消除了互联网地址有限造成的网络和通信壁垒,实现了运营商网络向企业网络和家庭网络的延伸,可以解决网络层端到端的寻址和呼叫,为以点对点(P2P)模式为标志的下一代应用扫除了最大的障碍,解决地址紧缺问题。
其次,IPv6避免了动态地址分配和NAT的使用,在自动配置中采用局端推送网络地址前缀、并且该前缀地址和接入物理端口绑定,由运营商决定客户IP地址,实现网络层和物理层安全跟踪定位,给网络安全提供了根本的解决措施。类似于PSTN中,电话号码由运营商控制和分配,并能根据电话号码确定物理位置。第三,IPv6协议能够很好地支持移动通信,可以使移动终端在不改变自身IP地址的前提下实现在不同接入媒质之间的自由移动,为3G、WLAN、WiMAX等无线终端的使用创造了条件;第四,IPv6协议具有自动配置功能,简化了网络节点的管理和维护,可以实现即插即用,有利于支持大量小型家电和通信设备的应用。
简言之,IPv6将成为向NGN演进的业务承载层融合协议。
2.5 MPLS技术
MPLS(多协议标记交换技术)经过6年多的发展,技术相对成熟,已经从当初提高设备转发性能为目标转向以提供新业务为目标,尤其是VPN业务和FRR业务。
MPLS技术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其标记的分发能力、标记收敛速度、标记表和标记转发表容量、标记表的维护能力等,网络规模越大,风险越大。
基于RFC 2547bis协议的三层VPN业务已经成熟,具备大规模提供业务的能力,需要完善的是业务管理,包括业务开通、资源管理、状态监视、客户信息发布等。
基于Martini或Kompella草案的二层VPN将MPLS由核心推向边缘。目前可以采用以太网交换机、SDH、RPR、VPLS 4种主流方案汇聚和承载以太网业务,采用增强型以太网交换机加裸光纤是组建宽带接入网络的主流方向。
基于RFC 2702的流量工程(TE)和快速重路由,能够以不同于传统IGP Metric方式对带宽、流量、流向、负载分担实现控制,避免基于IGP Metric的针孔效应;可应对突发事件、网络链路/节点故障导致拓扑变化造成的流量新格局。基于TE的快速重路由可提供50 ms级别的链路、节点保护。但是由于目前IGP路由协议基本能够满足绝大部情况下的流量调整和路径保护切换,流量工程和快速重路由原则上应作为一种临时的、战术性的方式使用,避免大规模部署带来的复杂性和维护管理的困难。
CN2网络为了满足50 ms级别的链路保护的要求,根据CN2的实际情况初期在7个核心节点之间部署基于TE的快速重路由。
通信工程师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