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固定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3]

互联网技术 责任编辑:wthlmy 2010-11-11

摘要:2)希望把复杂性放在终端上,意味着终端必须具有很强的计算和存储能力,网络传输这种计算任务的能力也要相对较强;3)网络中最大限度地不保留状态信息,意味着网络认为移动性支持不是必须的功能,不属于体系架构要考虑的问题,而是“增值”服务。2移动性带来的挑战端到端透明性具有很多优点,为后来互联网从实验室走向社

  2) 希望把复杂性放在终端上,意味着终端必须具有很强的计算和存储能力,网络传输这种计算任务的能力也要相对较强;

  3) 网络中最大限度地不保留状态信息,意味着网络认为移动性支持不是必须的功能,不属于体系架构要考虑的问题,而是“增值”服务。

  2 移动性带来的挑战

  端到端透明性具有很多优点,为后来互联网从实验室走向社会,商用化的蓬勃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这种设计有两个基本假设:第一,互联网最初是由具有共同爱好的技术希赛网设计开发的,他们之间相互信任;第二,互联网是由科研团体或政府研究机构管理下的非商用网络。这两个假设渗透到了互联网初期的设计中,尤其是用户之间的相互信任机制。互联网由教育科研的应用环境向社会化应用场景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与体系架构密切相关的问题,使得原来理想化的“端到端透明性”的互联网核心设计思想遇到了极大的挑战。

  商用化时代的互联网体系架构遇到的第一个严峻挑战是商业模型的问题,这直接导致了互联网“端到端透明性”遭到严重破坏。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的出现,标志着互联网商用化的开始。但是互联网的开放接口只是IP包转发服务,而不是高层业务和应用的接口,因此ISP只能提供所谓的“比特管道”业务,很难提供可盈利的高层业务和应用。因此,最近几年导致大量ISP的倒闭、破产和兼并,没有一个纯粹意义上的ISP能够活下来,因为只提供单一的“比特管道”服务是无法生存的。于是,一些ISP开始想办法利用自己的“比特管道”提供一些增值服务,把他们的IP网络圈起来,增加一些边界节点(Middlebox,中间结点),即所谓的“围墙花园”模式,但这些边界节点的应用明显违反了互联网端到端透明性的理念。典型的“中间体”包括缓存、防火墙和网络地址翻译(NAT)等设备类型。

  第二个挑战是用户群的变化。互联网最初是由具有共同爱好的彼此信任的技术希赛网设计开发的,只是为了在一个关系密切的“小城镇”内多台电脑之间的相互通信设计的,因此互联网的用户彼此之间相互信任是其非常重要的一个设计假设。如今随着互联网规模和用户的日益增加,互联网已经演变成了在一个开放的社区中任何人相互之间的通信方式,这个社区从地域上说是全球化的,不存在什么管制规则,用户彼此之间不再相互信任。另外,用户之间的利益也不再是相互一致的了,但假设用户相互信任的互联网“端到端透明性”设计原则方便了安全攻击、病毒和其他有害信息的传播。最后,现在的互联网用户已经从原来的技术人员发展到了可能不懂技术,用户希望互联网终端像电话终端那么“傻”和容易使用,导致智能性被迫从终端向网络中迁移。

  第三个挑战是移动性支持。互联网的设计是基于固定(有线)方式的接入、终端是计算机的环境考虑的,未能考虑移动应用环境中的无线网络和小型终端可能带来的问题,这直接体现在WWW/TCP/IP等协议的设计上: 

[1]  [2]  [3]  [4]  [5]  

更多资料
更多课程
更多真题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通信工程师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

距离2025 通信工程师考试

还有
  • 0
  • 3
  • 6
专注在线职业教育24年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
咨询在线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