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运营商应更多的参与至整个IP产业链中运营商应及早介入IP标准协议的制定,根据各类业务在实际运营中展现的特征,使IP网具备业务可控、可分析的电信网特性。细分业务,IP网简单化从应用层的优化降低对IP承载网的要求,尽量保持IP网络的简单性。从技术上看,各类应用特性的不同需要IP网络不同的承载能力,可分为两大类业务:
运营商应更多的参与至整个IP产业链中
运营商应及早介入IP标准协议的制定,根据各类业务在实际运营中展现的特征,使IP网具备业务可控、可分析的电信网特性。
细分业务,IP网简单化
从应用层的优化降低对IP承载网的要求,尽量保持IP 网络的简单性。从技术上看,各类应用特性的不同需要IP网络不同的承载能力,可分为两大类业务:
“开放型”互联网业务主要为公众互联网访问业务,该类业务基本处于不可控制的“管道”状态,其流量呈现爆炸式增长趋势,业务模型特点为大带宽管道+“较差”的保障能力+智能的业务层终端设备,终端的智能化使得运营商的IP网迅速沦为管道;
“封闭型”自营性业务包括IPTV、语音业务等运营商自营业务及企业内部专线,此类业务的流量或内容完全可控,为运营商的关键盈利业务,业务模型特点为小带宽的电路+严格的保障能力+非智能的业务层终端设备,从终端、IP承载网、业务源均在运营商管控范围内,所以能提供全程QoS保障能力。
强化业务控制点功能
业务控制点加入DPI等功能,进一步加强业务流量管控和分析。同时提升业务控制点安全冗余能力,通过BAS热备和VRRP技术分别为公众客户和专线客户提供业务保护能力。
建立基于IP网的各类业务模型
通过对重点业务的体验监控,定期地收集网络性能和业务品质数据,通过分析数据,挖掘业务变化的趋势内容,基于时间等维度建立各类业务模型。同时,结合各类业务的典型故障案例库,形成规范化的业务开放及维护指导书。通过业务模型的建立,既可以提升日常维护效率,又可以通过业务变化的趋势,为前端营销部门提供业务使用反馈和优化建议。
本文作者:柏林 束栋
通信工程师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