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的发展和完善过程讲解说明浅析[2]

互联网技术 责任编辑:weiyoujun 2011-01-27

摘要:为了缓解地址短缺问题,目前出现了一些地址复用和优化管理技术,但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大量地址复用技术的使用将更快地恶化全球互联网的运行和发展环境,使网络的复杂性加速增加,导致业务创新、部署和运营成本不断攀升,同时也给溯源等安全问题带来新的挑战。相比这些短期的解决方案,IPv6具有几乎无限的地址空间,可以保证IP网络

  为了缓解地址短缺问题,目前出现了一些地址复用和优化管理技术,但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大量地址复用技术的使用将更快地恶化全球互联网的运行和发展环境,使网络的复杂性加速增加,导致业务创新、部署和运营成本不断攀升,同时也给溯源等安全问题带来新的挑战。

  相比这些短期的解决方案,IPv6具有几乎无限的地址空间,可以保证IP网络端到端的透明性,简化网络结构,同时也是全球惟一发展的较成熟、可供产业界规模部署应用的技术。因此,IPv6的部署是现阶段互联网演进的最好选择,也是必然选择。

  4  IPv6和IPv4的共存阶段

  鉴于IPv4已经具有巨大的网络、终端和应用市场,而IPv6与IPv4互不兼容的事实,IPv4与IPv6的共存、发展和平滑过渡必将是一个代价不菲、复杂而长期的过程。与IPv4的共存、互通也是当前部署IPv6面临的主要问题。

  IETF近十年来一直十分重视IPv4与IPv6网络共存和互通技术方案的研究,目前已形成3大类网络过渡机制,分别是双栈机制、隧道机制和翻译机制。这3种机制都存在着局限性,各有自己的使用范围。双栈机制只能解决IPv4网络与IPv6网络共存问题,适用于地址消耗不大的核心网和城域网,或在终端小范围应用;隧道机制在部署时存在“N平方问题”,扩展性较差,不适合全网部署,只适用于少数同协议类型网络之间的互联。翻译机制是解决IPv4网络与IPv6网络互通问题的惟一途径,但是由于受到性能等方面的影响,翻译机制通常在网络边缘使用,如城域网或者用户终端。但是城域网翻译机制的具体技术尚未成熟,目前可用的翻译机制基本上是基于终端的翻译。因此,目前还没有一种机制能够完全解决IPv4与IPv6的共存与互通问题,各国在部署IPv6时,一般根据技术成熟度和网络实际情况,考虑多种机制的综合应用。

  5  IPv6部署后的发展阶段

  IPv6目前主要解决了互联网发展中的地址短缺问题,而在路由扩展、安全可信、服务质量保证等其他方面相比IPv4却没有实质性的改善。IPv6路由协议相对IPv4只有很小的变化,只是在原有协议上做了简单扩展(如ISISv6,BGP4+),或者在原有协议基础上发展了新版本(如RIPng,OSPFv3);安全方面,IPv6将IPSec集成到协议内部,增加了使用的便捷性,但IPSec作为扩展协议在IPv4网络已经得到应用;IPv6在服务质量上的改进主要体现在新增的20bit的标记字段和扩展的8bit的流量类型字段,但标记字段的使用方法仍在探讨之中,流量字段的使用则和IPv4类似。IPv6的这些改善并不足以解决目前互联网面临的其他关键问题,因此IPv6在部署后的未来几年,一方面要解决IPv6网络与IPv4网络的融合问题,另一方面还需要继续针对互联网的安全、扩展、性能等问题进行技术上的修补和完善,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1]  [2]  [3]  [4]  

更多资料
更多课程
更多真题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通信工程师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

距离2025 通信工程师考试

还有
  • 0
  • 3
  • 7
专注在线职业教育24年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
咨询在线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