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6.7质量验收标准

注册消防工程师 责任编辑:段思扬 2019-03-04

摘要:本文为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8-2008:6.7 质量验收标准,内容详情如下,如需查看更多消防工程师消防规范标准,敬请关注希赛网消防工程师频道。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8-2008:6.7 质量验收标准
6.7.1 工作井的围护结构、井内结构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应按现行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的相关规定执行。
6.7.2 工作井应符合下列规定:
主控项目
1 工程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产品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和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检查产品质量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2 工作井结构的强度、刚度和尺寸应满足设计要求,结构无滴漏和线流现象;
检查方法:按本规范附录F第F.0.3条的规定逐座进行检查。
3 混凝土结构的抗压强度等级、抗渗等级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每根钻孔灌柱桩、每幅地下连续墙混凝土为一个验收批,抗压强度、抗渗试块应各留置一组;沉井及其他现浇结构的同一配合比混凝土,每工作班且每浇筑100m³为一个验收批,抗压强度试块留置不应少于1组;每浇筑500m³混凝土抗渗试块留置不应少于1组;
检查方法:检查混凝土浇筑记录,检查试块的抗压强度、抗渗试验报告。
一般项目
4 结构无明显渗水和水珠现象;
检查方法:按本规范附录F第F.0.3条的规定逐座观察。
5 顶管顶进工作井、盾构始发工作井的后背墙以及定向钻入土工作井应坚实、平整;后座与井壁后背墙联系紧密;
检查方法:逐个观察;检查相关施工记录。
6 两导轨应顺直、平行、等高,盾构基座及导轨的夹角符合规定;导轨与基座连接应牢固可靠,不得在使用中产生位移;
检查方法:逐个观察、量测。
7 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7.2的规定。
表6.7.2 工作井施工允许偏差
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数量检查方法
范围点数
1井内导轨安装顶面高程顶管、夯管+3,0每座每根导轨2点用水准仪测量水平尺量测
盾构+5,0
中心水平位置顶管、夯管3每根导轨2点用经纬仪测量
盾构5
两轨间距顶管、夯管±22个断面用钢尺量测
盾构±5
2盾构后座管片高程±10每环底部1点用水准仪测量
水平轴线±101点
3井尺寸矩形每侧长、宽不小于设计要求每座2点挂中线用尺量测
圆形半径
4进、出井预留洞口中心位置20每个竖、水平各1点用经纬仪测量
内径尺寸±20垂直向各1点用钢尺量测
5井底板高程±30每座4点用水准仪测量
6顶管、盾构工作井后背墙垂直度0.1%H每座1点用垂线、角尺量测
水平扭转度0.1%L
注:H为后背墙的高度(mm);L为后背墙的长度(mm)。
6.7.3 顶管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主控项目
1 管节及附件等工程材料的产品质量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和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检查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书、各项性能检验报告,检查产品制造原材料质量保证资料;检查产品进场验收记录。
2 接口橡胶圈安装位置正确,无位移、脱落现象;钢管的接口焊接质量应符合本规范第5章的相关规定,焊缝无损探伤检验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逐个接口观察;检查钢管接口焊接检验报告。
3 无压管道的管底坡度无明显倒落水现象;曲线顶管的实际曲率半径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顶进施工记录、测量记录。
4 管道接口端部应无破损、顶裂现象,接口处无滴漏;
检查方法:逐节观察,其中渗漏水程度检查按本规范附录F第F.0.3条执行。
一般项目
5 管道内应线形平顺、无突变、变形现象;一般缺陷部位,应修补密实、表面光洁;管道无明显渗水和水珠现象。
检查方法:按本规范附录G、附录F第F.0.3条的规定逐节观察。
6 管道与工作井出、进洞口的间隙连接牢固,洞口无渗漏水;
检查方法:观察每个洞口。
7 钢管防腐层及焊缝处的外防腐层及内防腐层质量验收合格;
检查方法:观察;按本规范第5章的相关规定进行检查。
8 有内防腐层的钢筋混凝土管道,防腐层应完整、附着紧密;
检查方法:观察。
9 管道内应清洁,无杂物、油污;
检查方法:观察。
10 顶管施工贯通后管道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7.3的规定;
表6.7.3 顶管施工贯通后管道的允许偏差
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数量检查方法
范围点数
1直线顶管水平轴线顶进长度<300m50每管节1点用经纬仪测量或挂中线用尺量测
300m≤顶进长度<1000m100
顶进长度≥1000mL/10
2直线顶管内底高程顶进长度<300mDi<1500+30,-40用水准仪或水平仪测量
Di≥1500+40,-50
300m≤顶进长度<1000m+60,-80用水准仪测量
顶进长度≥1000m+80,-100
3曲线顶管水平轴线R≤150Di水平曲线150用经纬仪测量
竖曲线150
复合曲线200
R>150Di水平曲线150
竖曲线150
复合曲线150
4曲线顶管内底高程R≤150Di水平曲线+100,-150用水准仪测量
竖曲线+150,-200
复合曲线±200
R>150Di水平曲线+100,-150
竖曲线+100,-150
复合曲线±200
5相邻管间错口钢管、玻璃钢管≤2用钢尺量测,见本规范第4.6.3有关规定
钢筋混凝土管15%壁厚,且≤20
6钢筋混凝土管曲线顶管相邻管间接口的最大间隙与最小间隙之差≤ΔS
7钢管、玻璃钢管道竖向变形≤0.03Di
8对顶时两端错口50
注:Di为管道内径(mm);L为顶进长度(m);ΔS为曲线顶管相邻管节接口允许的最大间隙与最小间隙之差(mm);R为曲线顶管的设计曲率半径(mm)。
6.7.4 垂直顶升应符合下列规定:
主控项目
1 管节及附件的产品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和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检查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书、各项性能检验报告,检查产品制造原材料质量保证资料;检查产品进场验收记录。
2 管道直顺,无破损现象;水平特殊管节及相邻管节无变形、破损现象;顶升管道底座与水平特殊管节的连接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逐个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3 管道防水、防腐蚀处理符合设计要求;无滴漏和线流现象;
检查方法:逐个观察;检查施工记录,渗漏水程度检查按本规范附录F第F.0.3条执行。
一般项目
4 管节接口连接件安装正确、完整;
检查方法:逐个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5 防水、防腐层完整,阴极保护装置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逐个观察,检查防水、防腐材料技术资料、施工记录。
6 管道无明显渗水和水珠现象;
检查方法:按本规范附录F第F.0.3条的规定逐节观察。
7 水平管道内垂直顶升施工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7.4的规定。
表6.7.4 水平管道内垂直顶升施工的允许偏差
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数量检查方法
范围点数
1顶升管帽盖顶面高程±20每根1点用水准仪测量
2顶升管管节安装管节垂直度≤1.5‰H每节各1点用垂线量
管节连接端面平行度≤1.5‰Do,且≤2用钢尺、角尺等量测
3顶升管节间错口≤20用钢尺量测
4顶升管道垂直度0.5%H每根1点用垂线量
5顶升管的中心轴线沿水平管纵向30顶头、底座管节各1点用经纬仪测量或钢尺量测
沿水平管横向20
6开口管顶升口中心轴线沿水平管纵向40每处1点
沿水平管横向30
注:H为垂直顶升管总长度(mm);Do 为垂直顶升管外径(mm)。
6.7.5 盾构管片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主控项目
1 工厂预制管片的产品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和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检查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书、各项性能检验报告,检查制造产品的原材料质量保证资料。
2 现场制作的管片应符合下列规定:
1)原材料的产品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和设计要求;
2)管片的钢模制作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7.5-1的规定;
检查方法:检查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书、各项性能检验报告、进场复验报告;管片的钢模制作允许偏差应按表6.7.5-1的规定执行;
3 管片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抗渗等级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检查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渗试块报告。
表6.7.5-1 管片的钢模制作允许偏差
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数量检查方法
范围点数
1宽度±0.4每块钢模6点用专用量轨、卡尺及钢尺等量测
2弧弦长±0.42点
3底座夹角±1°4点
4纵环向芯棒中心距±0.5全检
5内腔高度±13点

检查方法:检查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书、各项性能检验报告、进场复验报告;管片的钢模制作允许偏差按表6.7.5-1规定执行。
3 管片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抗渗等级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检查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渗试块报告。
检查数量:同一配合比当天同一班组或每浇筑5环管片混凝土为一个验收批,留置抗压强度试块1组;每生产10环管片混凝土应留置抗渗试块1组。
4 管片表面应平整,外观质量无严重缺陷、且无裂缝;铸铁管片或钢制管片无影响结构和拼装的质量缺陷。
检查方法:逐个观察;检查产品进场验收记录。
5 单块管片尺寸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7.5-2的规定;
表6.7.5-2 单块管片尺寸的允许偏差
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数量检查方法
范围点数
1宽度±1每块内、外侧各3点用卡尺、钢尺、直尺、角尺、专用弧型板量测
2弧弦长±1两端面各1点
3管片的厚度+3,-13点
4环面平整度0.22点
5内、外环面与端面垂直度14点
6螺栓孔位置±13点
7螺栓孔直径±13点

6 钢筋混凝土管片抗渗试验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将单块管片放置在专用试验架上,按设计要求水压恒压2h,渗水深度不得超过管片厚度的1/5为合格;
检查数量:工厂预制管片,每生产50环应抽查1块管片做抗渗试验;当连续三次合格时则改为每生产100环抽查1块管片,若再连续三次合格则最终改为200环抽查1块管片做抗渗试验;如出现一次不合格,则恢复每50环抽查1块管片,并按上述抽查要求进行试验;
现场生产管片,当天同一班组或每浇筑5环管片,应抽查1块管片做抗渗试验。
7 管片进行水平组合拼装检验时应符合表6.7.5-3的规定。
表6.7.5-3 管片水平拼装检验允许偏差
检查项目允许偏(mm)检查数量检查方法
范围点数
1环缝间隙≤2每条缝6点插片检查
2纵缝间隙≤26点插片检查
3成环后内径(不放衬垫)±2每环4点用钢尺量测
4成环后外径(不放衬垫)+4,-24点用钢尺量测
5纵、环向螺栓穿进后,螺栓杆与螺孔的间隙(D1-D2)<2每处各1点插钢丝检查
注:D1为螺孔直径;D2螺为螺栓杆直径。
检查数量:每套钢模(或铸铁、钢制管片)先生产3环进行水平拼装检验,合格后试生产100环再抽查3环进行水平拼装检验;合格后正式生产时,每生产200环应抽查3环进行水平拼装检验;管片正式生产后若出现一次不合格,则应加倍检验。
一般项目
8 钢筋混凝土管片无缺棱、掉边、麻面和露筋,表面无明显气泡和一般质量缺陷;铸铁管片或钢制管片防腐层完整;
检查方法:逐个观察;检查产品进场验收记录。
9 管片预埋件齐全,预埋孔完整、位置正确;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产品进场验收记录。
10 防水密封条安装凹槽表面光洁,线形直顺;
检查方法:逐个观察。
11 管片的钢筋骨架制作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7.5-4的规定。
表6.7.5-4 钢筋混凝土管片的钢筋骨架制作允许偏差
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数量检查方法
范围点数
1主筋间距±10每榀4点用卡尺、钢尺量测
2骨架长、宽、高+5,-10各2点
3环、纵向螺栓孔畅通、内圆面平整每处1点
4主筋保护层±34点
5分布筋长度±104点
6分布筋间距±54点
7箍筋间距±104点
8预埋件位置±5每处1点

6.7.6 盾构掘进和管片拼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主控项目
1 管片防水密封条性能符合设计要求,粘贴牢固、平整、无缺损,防水垫圈无遗漏;
检查方法:逐个观察,检查防水密封条质量保证资料。
2 环、纵向螺栓及连接件的力学性能符合设计要求,螺栓应全部穿入,拧紧力矩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逐个观察;检查螺栓及连接件的材料质量保证资料、复试报告,检查拼装拧紧记录。
3 钢筋混凝土管片拼装无内外贯穿裂缝,表面无大于0.2mm的推顶裂缝以及混凝土剥落和露筋现象;铸铁、钢制管片无变形、破损;
检查方法:逐片观察,用裂缝观察仪检查裂缝宽度。
4 管道无线漏、滴漏水现象;
检查方法:按本规范附录F第F.0.3条的规定,全数观察。
5 管道线形平顺,无突变现象;圆环无明显变形;
检查方法:观察。
一般项目
6 管道无明显渗水;
检查方法:按本规范附录F第F.0.3条的规定全数观察。
7 钢筋混凝土管片表面不宜有一般质量缺陷;铸铁、钢制管片防腐层完好;
检查方法:全数观察,其中一般质量缺陷判定按本规范附录G的规定执行。
8 钢筋混凝土管片的螺栓手孔封堵时不得有剥落现象,且封堵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封堵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试块试验报告。
9 管片在盾尾内管片拼装成环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7.6-1的规定。
表6.7.6-1 在盾尾内管片拼装成环的允许偏差
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数量检查方法
范围点数
1环缝张开≤2每环1插片检查
2纵缝张开≤2插检查
3衬砌环直径圆度5‰Di4用钢尺量测
4相邻管片间的高差环向5用钢尺量测
纵向61
5成环环底高程±100用水准仪测量
6成环中心水平轴线±100用经纬仪测量
注:环缝、纵缝张开的允许偏差仅指直线段。
10 管道贯通后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7.6-2的规定。
表6.7.6-2 管道贯通后的允许偏差
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数量检查方法
范围点数
1相邻管片间的高差环向15每5环4用钢尺量测
纵向201
2环缝张开2插片检查
3纵缝张开2
4衬砌环直径圆度8‰Di4用钢尺量测
5管底高程输水管道±1501用水准仪测量
套管或管廊±100
6管道中心水平轴线±150用经纬仪测量
注:环缝、纵缝张开的允许偏差仅指直线段。
6.7.7 盾构施工管道的钢筋混凝土二次衬砌应符合下列规定:
主控项目
1 钢筋数量、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检查每批钢筋的质量保证资料和进场复验报告。
2 混凝土强度等级、抗渗等级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检查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渗试块报告;
检查数量:同一配合比,每连续浇筑一次混凝土为一验收批,应留置抗压强度、抗渗试块各1组。
3 混凝土外观质量无严重缺陷。
检查方法:按本规范附录G的规定逐段观察;检查施工技术资料。
4 防水处理符合设计要求,管道无滴漏、线漏现象。
检查方法:按本规范附录F第F.0.3条的规定观察;检查防水材料质量保证资料、施工记录、施工技术资料。
一般项目
5 变形缝位置符合设计要求,且通缝、垂直。
检查方法:逐个观察。
6 拆模后无隐筋现象,混凝土不宜有一般质量缺陷;
检查方法:按本规范附录G的规定逐段观察;检查施工技术资料。
7 管道线形平顺,表面平整、光洁;管道无明显渗水现象;
检查方法:全数观察。
8 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7.7的规定。
表6.7.7 钢筋混凝土衬砌施工质量允许偏差
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数量检查方法
范围点数
1内径±20每榀不少于1点用钢尺量测
2内衬壁厚±15不少于2点
3主钢筋保护层厚度±5不少于4点
4变形缝相邻高差10不少于1点
5管底高程±100不少于1点用水准仪测量
6管道中心水平轴线±100用经纬仪测量
7表面平整度10沿管道轴向用2m直尺量测
8管道直顺度15每20m1点沿管道轴向用20m小线测

6.7.8 浅埋暗挖管道的土层开挖应符合下列规定:
主控项目
1 开挖方法必须符合施工方案要求,开挖土层稳定;
检查方法:全过程检查;检查施工方案、施工技术资料、施工和监测记录。
2 开挖断面尺寸不得小于设计要求,且轮廓圆顺;若出现超挖,其超挖允许值不得超出现行标准《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的规定;
检查方法:检查每个开挖断面;检查设计文件、施工方案、施工技术资料、施工记录。
一般项目
3 土层开挖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7.8的规定。
表6.7.8 土层开挖允许偏差
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数量检查方法
范围点数
1轴线偏差土30每榀4挂中心线用尺量每侧2点
2高程土30每榀1用水准仪测量
注: 管道高度大于3m时,轴线偏差每侧测量3点。
4 小导管注浆加固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 全过程检查,检查施工技术资料、施工记录。
6.7.9 浅埋暗挖管道的初期衬砌应符合下列规定:
主控项目
1 支护钢格栅、钢架的加工、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批钢筋、型钢材料规格、尺寸、焊接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每榀钢格栅、钢架的结构形式,以及部件拼装的整体结构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且无变形;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材料质量保证资料,检查加工记录。
2 钢筋网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批钢筋材料规格、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每片钢筋网加工、制作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且无变形;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材料质量保证资料。
3 初期衬砌喷射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批水泥、骨料、水、外加剂等原材料,其产品质量应符合标准规定和设计要求;
2)混凝土抗压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检查材料质量保证资料、混凝土试件抗压和抗渗试验报告。
检查数量:混凝土标准养护试块,同一配合比,管道拱部和侧墙每20m混凝土为一验收批,抗压强度试块各留置一组;同一配合比,每40m管道混凝土留置抗渗试块一组;
一般项目
4 初期支护钢格栅、钢架的加工、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榀钢格栅各节点连接必须牢固,表面无焊渣;
2)每榀钢格栅与壁面必须楔紧,底脚支垫稳固,相邻格栅的纵向连接必须筋格牢固;
3)钢格栅、钢架的加工与安装允许偏差符合表6.7.9-1的规定;
表6.7.9-1 钢格栅、钢架的加工与安装允许偏差
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数量检查方法
范围点数
1加工拱架(顶拱、墙拱)矢高及弧长+200每榀2用钢尺量测
墙架长度±201
拱、墙架横断面(高、宽)+1002
格栅组装后外轮廓尺寸高度±301
宽度±202
扭曲度≤203
2安装横向和纵向位置横向±30,纵向±502
垂直度5‰2用垂球及钢尺量测
高程±302用水准仪测量
与管道中线倾角≤2º1用经纬仪测量
间距格栅±100每处1用钢尺量测
钢架±50每处1
注:首榀钢格栅应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批量生产。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制造、加工记录,按表6.7.9-1的规定检查允许偏差。
5 钢筋网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筋网必须与钢筋格栅、钢架或锚杆联接牢固;
(2)钢筋网铺设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7.9-2的规定;
表6.7.9-2 钢筋网加工、铺设允许偏差
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数量检查方法
范围点数
1钢筋网加工钢筋间距土102用钢尺量测
钢筋搭接长土15
2钢筋网铺设搭接长度≥200一榀钢拱架长度4用钢尺量测
保护层符合设计要求2用垂球及尺量测

检查方法:观察;按表6.7.9-2的规定检查允许偏差。
6 初期衬砌喷射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
1)喷射混凝土层表面应保持平顺、密实,且无裂缝、无脱落、无漏喷、无露筋、无空鼓、无渗漏水等现象;
2)初期衬砌喷射混凝土质量允许偏差符合表6.7.9-3的规定;
表6.7.9-3 初期衬砌喷射混凝土质量允许偏差
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数量检查方法
范围点数
1平整度≤3020m2用2m靠尺和塞尺量测
2矢、弦比≯1/620m1个断面用尺量测
3喷射混凝土层厚度见表注120m1个断面钻孔法或其他有效方法,并见表注2
注:1 喷射混凝土层厚度允许偏差,60%以上检查点厚度不小于设计厚度,其余点处的最小厚度不小于设计厚度的1/2;厚度总平均值不小于设计厚度;
2 每20m管道检查一个断面,每断面以拱部中线开始,每间隔2~3m设一个点,但每一检查断面的拱部不应少于3个点,总计不应少于5个点。
检查方法:观察;按表6.7.9-3的规定检查允许偏差。
6.7.10 浅埋暗挖管道的防水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主控项目
1 每批的防水层及衬垫材料品种、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性能检验报告等。
一般项目
2 双焊缝焊接,焊缝宽度不小于10mm,且均匀连续,不得有漏焊、假焊、焊焦、焊穿等现象;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3 防水层铺设质量允许偏差符合表6.7.10的规定;
表6.7.10 防水层铺设质量允许偏差
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数量检查方法
范围点数
1基面平整度≤505m2用2m直尺量取最大值
2卷材环向与纵向搭接宽度≥100用钢尺量测
3衬垫搭接宽度≥50
注:本表防水层系聚乙烯(LDPE)卷材。
6.7.11 浅埋暗挖管道的二次衬砌应符合下列规定:
主控项目
1 原材料的产品质量保证资料应齐全,每生产批次的出厂质量合格证明书及各项性能检验报告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和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检查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书、各项性能检验报告、进场复验报告。
2 伸缩缝的设置必须根据设计要求,并应与初期支护变形缝位置重合;
检查方法:逐缝观察;对照设计文件检查。
3 混凝土抗压、抗渗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
1)同一配比,每浇筑一次垫层混凝土为一验收批,抗压强度试块各留置一组;同一配比,每浇筑管道每30m混凝土为一验收批,抗压强度试块留置2组(其中1组作为28天强度);如需要与结构同条件养护的试块,其留置组数可根据需要确定;
2)同一配比,每浇筑管道每30m混凝土为一验收批,留置抗渗试块1组;
检查方法:检查混凝土抗压、抗渗试件的试验报告。
一般项目
4 模板和支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外观尺寸、中线、标高、预埋件必须满足设计要求;模板接缝应拼接严密,不得漏浆;
检查方法:检查施工记录、测量记录。
5 止水带安装牢固,浇筑混凝土时,不得产生移动、卷边、漏灰现象;
检查方法:逐个观察。
6 混凝土表面光洁、密实,防水层完整不漏水;
检查方法:逐段观察。
7 二次衬砌模板安装、混凝土施工的允许偏差应分别符合表6.7.11-1、表6.7.11-2的规定。
表6.7.11-1 二次衬砌模板安装质量允许偏差
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数量检查方法
范围点数
1拱部高程(设计标高加预留沉降量)±1020m1用水准仪测量
2横向(以中线为准)±1020m2用钢尺量测
3侧模垂直度≤3‰每截面2垂球及钢尺量测
4相邻两块模板表面高低差≤25m2用尺量测取较大值
注:本表项目只作分项工程检验,不参加分部及单位工程质量检验。
表6.7.11-2 二次衬砌混凝土的允许偏差
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数量检查方法
范围点数
1中线≤305m2用经纬仪测量,每侧计1点
2高程+20,-3020m1用水准仪测量

6.7.12 定向钻施工管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主控项目
1 管节、防腐层等工程材料的产品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和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检查产品质量保证资料;检查产品进场验收记录。
2 管节组对拼接、钢管外防腐层(包括焊口补口)的质量经检验(验收)合格;
检查方法:管节及接口全数观察;按本规范第5章的相关规定进行检查。
3 钢管接口焊接、聚乙烯管接口熔焊检验符合设计要求,管道预水压试验合格;
检查方法:接口逐个观察;检查焊接检验报告和管道预水压试验记录,其中管道预水压试验应按本规范第7.1.7条第7款的规定执行。
4 管节回拖后的线形应平顺、无突变、变形现象,实际曲率半径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钻进、扩孔、回拖施工记录、探测记录。
一般项目
5 导向孔钻进、扩孔、管道回拖及钻进泥浆(液)等符合施工方案要求;
检查方法:检查施工方案,检查相关施工记录和泥浆(液)性能检验记录。
6 管节回拖力、扭矩、回拖速度等应符合施工方案要求,回拖力无突升或突降现象;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施工方案,检查回拖记录。
7 布管和发送管道时,钢管防腐层无损伤,管节无变形;回拖后拉出暴露的管节防腐层结构应完整、附着紧密;
检查方法:观察。
8 定向钻施工管道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7.12的规定。
表6.7.12 定向钻施工管道的允许偏差
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数量检查方法
范围点数
1入土点位置平面轴向、平面横向20每入、出土点各1点用经纬仪、水准仪测量、用钢尺量测
垂直向高程±20
2出土点位置平面轴向500
平面横向1/2倍Di
垂直向高程压力管道±1/2倍Di
无压管道±20
3管道位置水平轴线1/2倍Di每节管不少于1点用导向探测仪检查
管道内底高程压力管道±1/2倍Di
无压管道+20,-30
4控制井井中心轴向、横向位置20每座各1点用经纬仪、水准仪测量、钢尺量测
井内洞口中心位置20
注:Di为管道内径(mm)。
6.7.13 夯管施工管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主控项目
1 管节、焊材、防腐层等工程材料的产品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和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检查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书、各项性能检验报告,检查产品制造原材料质量保证资料;检查产品进场验收记录。
2 钢管组对拼接、外防腐层(包括焊口补口)的质量经检验(验收)合格;钢管接口焊接检验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全数观察;按本规范第5章的相关规定进行检查,检查焊接检验报告。
3 管道线形应平顺、无变形、裂缝、突起、突弯、破损现象;管道无明显渗水现象;
检查方法:观察,其中渗漏水程度按本规范附录F第F.0.3条的规定观察。
一般项目
4 管内应清理干净,无杂物、余土、污泥、油污等;内防腐层的质量经检验(验收)合格;
检查方法:观察;按本规范第5章的相关规定进行内防腐层检查。
5 夯出的管节外防腐结构层完整、附着紧密,无明显划伤、破损等现象;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6 夯入的起始管节,其轴向水平位置、管中心高程的允许偏差应控制在±20mm范围内;
检查方法:用经纬仪、水准仪测量;检查施工记录。
7 夯锤的锤击力、夯进速度应符合施工方案要求;承受锤击的管端部无变形、开裂、残缺等现象,并满足接口组对焊接的要求;
检查方法:逐节检查;用钢尺、卡尺、焊缝量规等测量管端部;检查施工技术方案,检查夯进施工记录。
8 贯通后的管道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7.13的规定。
表6.7.13 管贯通后的管道允许偏差
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数量检查方法
范围点数
1轴线水平位移80每管节1点用经纬仪测量或挂中线用钢尺量测
2管道内底高程Di<150040用水准仪测量
Di≥150060
3相邻管间错口≤2用钢尺量测
4钢管环向变形≤0.03 Di见本规范第4.6.3有关规定
注:1 Di为管道内径(mm)
2 Di≤700mm时,检查项目1和2可直接测量管道两端,检查项目3可检查施工记录。
条文说明

6.7 质量验收标准

6.7.2 虽然工作井不属于工程的结构,但作为施工的临时结构物对工程施工安全、质量的保证起到关键作用,必须进行控制。
混凝土的抗压、抗渗、抗冻试块应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第6.2.8条第6款的规定进行评定:
1 同批混凝土抗压试块的强度应按现行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的规定评定,评定结果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 抗渗试块的抗渗性能不得低于设计要求;
3 抗冻试块在按设计要求的循环次数进行冻融后,其抗压极限强度同检验用的相当龄期的试块抗压极限强度相比较,其降低值不得超过25%;其重量损失不得超过5%。
6.7.3 本条系顶管施工的给排水管道的质量验收标准,不适用于施工套管的管道质量验收。
本条第3款规定顶管施工的无压力管道的管底坡度无明显反坡现象,无明显反坡系指不得影响重力流或管道维护,检查时可通过现场观察或简单量测方法判定。
表6.7.3第6项中ΔS=l×Do/Rmin;其中l为管节长度,Do为管节外径;Rmin为管顶的最小曲率半径。ΔS可按本规范式(6.3.17)推导出,一般可按1/2的木衬垫厚度取值。
6.7.5 盾构管片制作质量检验分为工厂预制、现场制作进行控制,有条件时应采用工厂预制盾构管片。
6.7.6 本规范的盾构掘进和管片拼装质量标准有别于现行标准《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体现了给排水管道工程的专业特点。
6.7.7 本条第2款对盾构施工管道的二次衬砌钢筋混凝土试块留置与验收批作出规定;第3款外观质量无严重缺陷的判定应参照附录G的规定。
6.7.8~6.7.11 浅埋暗挖施工的管道施工质量按分项工程施工顺序为:土层开挖——初期衬砌——防水层——二次衬砌,并分别给出质量验收标准,在指标的控制上有别于其他专业工程;表6.7.10中防水层材料指低密度聚乙烯(LDPE)卷材,采用其他卷材和涂膜施工防水层时,应按照现行标准《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99的有关规定执行。

更多资料
更多课程
更多真题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注册消防工程师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

距离2022 注册消防工程师考试

还有
  • 0
  • 0
  • 0
考试报名

预计2022年8月底开始报名

考试安排

预计2022年11月上旬考试

查分领证

预计2022年2月下旬查询成绩

专注在线职业教育24年

项目管理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厂商认证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
咨询在线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