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分类主要依据的是个人的居住情况和所得来源,具体可以分为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两大类。这种分类方式有助于税务机关更好地管理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工作,同时也为纳税人提供了明确的纳税指引。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分类主要依据的是个人的居住情况和所得来源,具体可以分为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两大类。以下是对这两类纳税人的详细解析:
一、居民个人
居民个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这里的“住所”是指因户籍、家庭、经济利益关系而在中国境内习惯性居住的个人居住地。
1、纳税义务
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都需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这意味着,无论其所得来源是国内还是国外,居民个人都需要在中国进行纳税申报。
2、综合所得范围
居民个人取得的综合所得,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这些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
3、汇算清缴
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有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预扣预缴税款;需要办理汇算清缴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内办理汇算清缴。
二、非居民个人
非居民个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
1、纳税义务
非居民个人仅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需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也就是说,非居民个人只有在中国境内产生的所得才需要在中国纳税,境外的所得则不需在中国申报。
2、所得类型
非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及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等。
3、税款扣缴
非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有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缴税款,不办理汇算清缴。
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的主要区别在于他们的居住情况和纳税义务范围。居民个人由于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居住时间较长,因此承担了更广泛的纳税义务,需要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和境外的全部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而非居民个人则只对其在中国境内的所得承担纳税义务。这种分类方式有助于税务机关更好地管理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工作,同时也为纳税人提供了明确的纳税指引。
相关推荐:
初级会计历年真题、模拟试卷、精讲课扫码沉浸式学习~
课程名称 | 有效期 | 课程价格 |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习题精析视频课程![]()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298 |
初级会计实务习题精析视频课程![]()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298 |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真题考点班视频教程![]()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99 |
初级会计实务真题考点班视频教程![]()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99 |
初级会计职称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