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仲裁法的适用范围以“平等主体”“财产权益”为核心,既保障市场主体的意思自治,又维护司法秩序的统一性。通过明确适用与排除情形,仲裁法为经济纠纷提供了灵活、高效的解决路径,成为市场经济法治化的重要支柱。
仲裁法适用于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经济纠纷。这一界定明确了仲裁的民事属性,排除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公权力主体作为争议一方参与仲裁的可能性。例如,企业间的买卖合同纠纷、合作开发合同纠纷等均属适用范围,而行政机关与企业间的行政协议争议则不属于仲裁管辖。
一、适用争议类型
1、合同纠纷
包括各类民事合同引发的争议,如买卖合同、建设工程合同、技术服务合同等。仲裁法特别强调“财产权益纠纷”的可仲裁性,只要争议标的涉及财产权利义务关系,均可通过仲裁解决。
2、财产权益纠纷
除合同纠纷外,侵权责任纠纷、不当得利纠纷等涉及财产权益的争议同样适用仲裁。例如,知识产权侵权赔偿纠纷、股权转让纠纷等,只要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即可提交仲裁机构裁决。
二、排除适用情形
1、身份关系纠纷
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等涉及人身关系的纠纷,因具有公法属性,不得通过仲裁解决。此类争议需通过诉讼或调解等法定程序处理。
2、行政争议
依法应由行政机关处理的争议,如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引发的纠纷,不属于仲裁范围。当事人可通过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寻求救济。
3、劳动争议
劳动争议仲裁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与普通经济纠纷仲裁在程序和实体规则上存在差异。例如,劳动仲裁实行“一裁两审”制,而普通仲裁实行“一裁终局”。
三、特殊领域适用
1、涉外经济纠纷
涉外合同纠纷和财产权益纠纷可通过涉外仲裁机构解决。我国仲裁法明确规定,涉外仲裁程序可适用当事人约定的法律规则,体现仲裁的国际化特征。
2、农村土地承包纠纷
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承包合同纠纷,适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由专门仲裁机构处理,不适用普通仲裁法。
相关推荐:
初级会计历年真题、模拟试卷、精讲课扫码沉浸式学习~
课程名称 | 有效期 | 课程价格 |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习题精析视频课程![]()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298 |
初级会计实务习题精析视频课程![]()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298 |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真题考点班视频教程![]()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99 |
初级会计实务真题考点班视频教程![]()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99 |
初级会计职称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