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事诉讼管辖的分类体现了我国司法制度对案件审理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安排。不同类型的管辖制度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共同构成了我国民事诉讼管辖的完整体系。
民事诉讼管辖是确定各级人民法院和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的制度,其核心在于保障司法资源的合理分配,确保案件得到公正、高效的审理。民事诉讼管辖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级别管辖
级别管辖是根据案件的性质、影响范围和诉讼标的金额大小等因素,划分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我国法院分为四级,即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
1、基层人民法院:管辖大多数第一审民事案件,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中级人民法院:管辖重大涉外案件、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
3、高级人民法院:管辖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第一审民事案件。
4、最高人民法院:管辖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以及认为应当由其审理的案件。
二、地域管辖
地域管辖是确定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在各自辖区内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地域管辖又可分为一般地域管辖、特殊地域管辖和专属管辖。
1、一般地域管辖:通常遵循“原告就被告”原则,即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但在特定情况下,如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时,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2、特殊地域管辖:针对某些特殊类型的案件,如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3、专属管辖:法律规定某些特定类型的案件只能由特定的法院管辖,如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三、移送管辖与指定管辖
1、移送管辖:指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发现自己无管辖权而将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法院。移送管辖的目的是纠正立案时的管辖错误,确保案件由有管辖权的法院审理。
2、指定管辖:指上级人民法院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对某一案件行使管辖权。指定管辖通常发生在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因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辖权,或者人民法院之间因管辖权发生争议且协商不成时。
四、协议管辖
协议管辖是指双方当事人在纠纷发生之前或之后,以书面协议选择管辖法院。协议管辖需满足一定条件,如双方当事人必须以书面形式进行约定,协议管辖的案件范围仅限于合同或其他财产权益纠纷,且不得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相关推荐:
初级会计历年真题、模拟试卷、精讲课扫码沉浸式学习~
课程名称 | 有效期 | 课程价格 |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习题精析视频课程![]()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298 |
初级会计实务习题精析视频课程![]()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298 |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真题考点班视频教程![]()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99 |
初级会计实务真题考点班视频教程![]()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99 |
初级会计职称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