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10年体检肿瘤标志物正常,却突然确诊癌症晚期”——近日,这一话题登上热搜,引发大众对“肿瘤标志物筛查”的热议。不少人常年将“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等肿瘤标志物检测纳入体检套餐,认为能“早发现癌症”,但现实中,这类筛查却频频出现“假正常”“假阳性”,甚至延误病情。到底肿瘤标志物筛查有没有用?哪些人真的需要做?国家卫健委早已给出明确答案。
一、先搞懂:什么是肿瘤标志物?它能“查癌”吗?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常用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应用和质量管理》,肿瘤标志物(TM)是恶性肿瘤发生、增殖时,由肿瘤细胞自身产生,或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异常升高的物质,常见的有蛋白质(如CEA)、激素、酶等,可通过血液、体液检测发现。
- 但很多人存在误解:认为“肿瘤标志物正常=没癌症”“肿瘤标志物升高=患癌”,事实并非如此——
- 不能靠它排除癌症:很多癌症早期不会分泌或极少分泌肿瘤标志物,即使已患癌,检测结果也可能显示“正常”(即“假阴性”)。比如开头热搜中的女士,10年CEA正常,仍确诊晚期癌症,就是因为她的癌症在早期未引发CEA异常。
- 不能靠它确诊癌症:肿瘤标志物升高不代表一定患癌(即“假阳性”)。月经期、盆腔炎可能导致CA125升高,吸烟、胃炎可能导致CEA升高,胰腺炎、肝硬化可能导致CA19-9升高,甚至血液标本未及时送检引发溶血,都可能让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异常。
简单来说,肿瘤标志物的临床价值是“辅助诊断、疗效观察、复发监测”,而非“癌症筛查”——它不能作为普通人排查癌症的依据。
二、国家卫健委明确:这类人不推荐做肿瘤标志物筛查
2024年6月,国家卫健委发布《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明确将“肿瘤标志物检测”排除在常规筛查项目外,甚至直接列出“不推荐的筛查方法”:
- 食管癌:不推荐生物标志物检测、传统球囊拉网细胞学检查、上消化道钡餐造影、PET检查;
- 胃癌:不推荐单独用血清胃蛋白酶原(PG)、血清胃泌素-17(G-17)、胃癌相关抗原MG7检测,也不推荐其他生物标志物检测、上消化道钡餐造影、PET检查。
更早之前,2025年4月中国抗癌协会发布的《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2025)》也强调:健康人若没有癌症家族史、吸烟等高危因素,不需要频繁查肿瘤标志物。
这些政策并非“否定肿瘤标志物”,而是反对“无差别筛查”——对没有任何癌症风险信号(如症状、高危因素)的普通人来说,把肿瘤标志物纳入常规体检,不仅可能因“假阴性”延误病情,还可能因“假阳性”引发不必要的焦虑,甚至导致过度检查(如不必要的穿刺、CT)。
三、肿瘤标志物筛查,到底谁需要做?
既然普通人不推荐,那哪些情况适合做肿瘤标志物检测?两位权威专家给出了明确答案:
1、高危人群:可作为“初步筛查补充”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任胜祥教授指出:“对于高危人群,定期的肿瘤标志物检查是有益的,这时候的体检其实等于初步筛查。”
这里的“高危人群”包括:
- 有癌症家族史(直系亲属患癌);
- 有长期吸烟、酗酒、长期接触致癌物(如石棉、苯)等高危习惯;
- 有癌前病变(如胃溃疡、肠息肉、乳腺不典型增生);
- 曾患过癌症,需监测复发情况。
比如肺癌高危人群(长期吸烟+年龄≥50岁),可将“CEA+CYFRA21-1(细胞角蛋白19片段)”与低剂量螺旋CT结合检查,能提高早期肺癌检出率;肝癌高危人群(乙肝/丙肝患者+肝硬化),可将“AFP(甲胎蛋白)”与肝脏超声结合,辅助排查肝癌。
2、已确诊癌症者:用于“疗效监测、复发随访”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肿瘤医院院长宋启斌教授表示,肿瘤标志物对已确诊癌症的患者意义更大:
- 治疗期间:通过监测肿瘤标志物变化,判断治疗是否有效(如化疗后CEA下降,可能说明肿瘤得到控制);
- 治疗后随访:若肿瘤标志物突然升高,可能提示癌症复发,需进一步检查确认。
四、关键提醒:查癌症,这些方法比肿瘤标志物更靠谱
对普通人来说,想要科学筛查癌症,与其依赖肿瘤标志物,不如根据年龄、性别、风险因素,选择国家卫健委推荐的“精准筛查项目”:
- 肺癌:低剂量螺旋CT(推荐50岁以上、长期吸烟者每年1次);
- 胃癌/食管癌:胃镜(推荐40岁以上、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癌前病变者每2-3年1次);
- 结直肠癌:肠镜(推荐45岁以上人群每5-10年1次,或每年做1次粪便潜血试验);
- 乳腺癌:乳腺超声+钼靶(推荐40岁以上女性每年1次);
- 肝癌:肝脏超声+AFP(推荐乙肝/丙肝患者每6个月1次)。
最后想强调:体检的核心是“针对性预防”,而非“盲目跟风查项目”。如果对自身癌症风险有疑问,或拿到体检报告后发现肿瘤标志物异常,不要自行焦虑或判断,一定要咨询肿瘤科、体检科医生,结合自身情况制定筛查方案——科学的防癌意识,比“多查一个项目”更重要。
“希赛医卫题库”小程序内有考前密押卷、经典母题、备考宝典、课程超市、每日一练、每周一测、考点练习、顺序练习、智能出题、题型专练等,考生可进行在线刷题,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进入小程序体验!
课程名称 | 有效期 | 课程价格 |
2026年护理学(师)全科课程班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158元/全科 |
2026年护理学(师)全科进阶班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198元/全科 |
2026年护理学(师)无忧通关班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298元/全科 |
2026年护理学(师)题库会员 | 月/季/年 | 30/月、40/季、50/年 |
2026年护理学(中级)全科课程班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158元/全科 |
2026年护理学(中级)全科进阶班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198元/全科 |
2026年护理学(中级)无忧通关班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298元/全科 |
2026年护理学(中级)题库会员 | 月/季/年 | 30/月、40/季、50/年 |
相关推荐:
护理职称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