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地医院开启科室跨院合并与整合,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专科服务能力,避免资源分散与同质化竞争,以下结合具体案例、驱动因素及潜在问题展开说明。
一、多地跨院科室合并案例
1、青海海晏县:两家二甲医院12科室“双向整合”
2025年9月1日,经海北藏族自治州州委、州政府同意,海北州第一人民医院与海晏县人民医院启动医疗资源调整,按“六上六下”原则整合12个科室:
- “上划”至海晏县人民医院:海北州第一人民医院的口腔科、中医科、康复科、精神科、透析中心、碎石中心;
- “下划”至海北州第一人民医院:海晏县人民医院的外科、妇科、儿科、病理科、手术室、麻醉科。
两家医院均为二级甲等医院,距离约13公里(车程不到20分钟):海晏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51年,开放床位100张,设28个临床医技科室;海北州第一人民医院前身为1962年国营221厂职工医院,1994年正式组建,开放床位150张,拥有门诊住院综合楼、精神病专科楼等业务用房。目前双方正推进人员、设备交接,确保医疗服务不断档。
2、贵州三穗县:专科中心跨院共享
2024年8月,据《贵州健康报》报道,三穗县人民医院与三穗县中医医院整合脑病中心(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心病科):
- 心血管内科住院病区设在建三穗县人民医院住院二区三楼;
- 脑病中心住院病区设在建三穗县中医医院2号住院区三楼;
- 两家医院均保留原专科门诊,采用“门诊便民、住院集中”的双轨模式,通过统一管理、规范流程提升效率。
3、多地妇儿科室:合并重组应对需求变化
妇儿科室跨院合并尤为普遍,以荔波县为例:2025年8月,荔波县卫生健康局公告显示,将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儿科的住院及手术业务,整体搬迁至县妇幼保健院,组建“妇女儿童医院”,实行“一院两区”(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区)一体化管理:
- 自2025年8月31日起,妇女儿童医院承接两家机构的妇儿门诊、住院、手术及24小时急诊,提供产前筛查、儿童保健等服务;
- 县人民医院仅保留妇儿门诊,不再收治住院患者,停止住院分娩与手术。
此类案例在县域医疗机构中常见,主要因新生人口下降导致妇儿服务需求萎缩,单独维持科室成本过高。
二、跨院合并的驱动因素
1、医保政策调整:控费压力倒逼成本优化
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迫使医院减少资源浪费。例如两家医院各设透析中心时设备利用率不足60%,合并后集中管理,可降低设备闲置率与人力、耗材成本,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率。
2、人口结构变化:需求萎缩推动整合
部分县域新生人口持续下降(如四川某县2023年上半年出生人口仅662人,常住人口不足30万),单家医院产科、儿科患者量锐减,维持独立科室“入不敷出”。合并后集中资源,既能保障诊疗质量,又能避免科室关停。
3、政策导向:医联体建设打破壁垒
国家推进医联体、医共体建设,打破医院间行政壁垒,引导优质资源“上下贯通、区域共享”,跨院科室整合成为政策落地的重要形式,助力形成区域专科服务优势。
三、机遇与挑战
1、积极意义:聚焦专科“做强做精”
相比整体医院合并,科室跨院整合更灵活,不改变医院主体架构,可快速集中资源打造特色专科。如青海海晏县将中医科、康复科整合至县医院,集中资源打造区域中医康复中心;将外科、妇儿科室整合至州医院,提升综合诊疗能力,实现“小病在县、大病在州”。
2、潜在问题:需保障服务延续性
综合医院科室拆分可能影响多学科会诊(MDT)效率,如患者需在不同医院完成手术与康复,增加转诊成本;
人员交接、设备调配若衔接不当,可能出现“服务空档期”。
因此合并需制定详细方案,明确医院功能定位与分工,通过保留门诊、开通转诊绿色通道等,减少对患者的影响。
“希赛医卫题库”小程序内有考前密押卷、经典母题、备考宝典、课程超市、每日一练、每周一测、考点练习、顺序练习、智能出题、题型专练等,考生可进行在线刷题,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进入小程序体验!
课程名称 | 有效期 | 课程价格 |
2026年护理学(师)全科课程班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158元/全科 |
2026年护理学(师)全科进阶班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198元/全科 |
2026年护理学(师)无忧通关班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298元/全科 |
2026年护理学(师)题库会员 | 月/季/年 | 30/月、40/季、50/年 |
2026年护理学(中级)全科课程班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158元/全科 |
2026年护理学(中级)全科进阶班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198元/全科 |
2026年护理学(中级)无忧通关班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298元/全科 |
2026年护理学(中级)题库会员 | 月/季/年 | 30/月、40/季、50/年 |
相关推荐:
护理职称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