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发声:公立医院薪酬改革提速!医务人员收入建议不低于公务员2倍

护理职称 责任编辑:李瑶 2025-10-10

“医务人员收入该如何合理定位”一直是医疗行业关注的核心议题。近日,权威健康领域官媒《健康报》刊发清华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学者合著的研究文章,以福建三明医改为样本,明确提出“公立医院医生年薪应不低于政府公务员2倍、公立学校教师1.5倍”的改革建议,同时聚焦“以医疗服务为核心的薪酬治理机制”,引发社会对医疗人才价值重估的广泛讨论。这一建议并非凭空提出,而是基于三明医改十年实践、医疗行业“高投入、高风险、高强度”属性的理性推导,更折射出深化医改的关键方向——让医务人员从“价值回归”中真正受益。

一、核心建议:从“内部结构”到“外部对标”,重构薪酬分配逻辑

文章针对公立医院薪酬改革提出两大关键设计,既解决“内部分配失衡”问题,也明确“外部价值定位”,为薪酬改革提供可落地的路径。

1、内部结构:划定“人力成本”与“实物成本”边界,向“技术劳务”倾斜

长期以来,部分公立医院存在“重设备轻人力”的分配痛点——收入重心偏向药品销售、大型设备检查,一线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如诊疗、手术、护理)被严重低估。此次建议直指这一问题:

 - 明确薪酬占比底线:公立医院分配制度中,医生收入占比需达到40%,医护技管四类人员总薪酬占比不低于60%;药物、设备、硬件等实物成本分摊占比严格控制在40%以内,从结构上保障“人”的价值优先于“物”的成本。

 - 建立“实物成本+人工加成”机制:医疗服务定价不再单一依赖“耗材、设备”等实物成本,而是加入“人工技术溢价”,比如手术费、诊查费、护理费等需体现医生的专业判断、操作难度与责任风险,让“看病救人”的核心能力成为收入分配的主导因素。

2、外部对标:以“三大维度”为依据,锚定公共部门收入倍数

建议提出“医生收入与公务员、教师挂钩”,并非简单的“数字对标”,而是基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

 - 高培养成本:一名成熟临床医生的成长周期远超普通职业——5年本科+3年规培+3年专培,至少11年的教育与实践投入,期间的时间、精力与经济成本极高,收入需匹配长期投入;

 - 高工作强度:三甲医院医生日均接诊超50人次、单台手术时长突破10小时是常态,基层医生承担“全科诊疗+健康管理”多重职责,工作时长与负荷显著高于多数公共岗位;

 - 高职业风险:医生需直面疾病救治的不确定性,承担医疗纠纷风险,尤其在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中更是“冲锋在前”,职业风险需通过合理收入得到补偿。

基于此,文章建议“医生年薪为公务员2倍以上、教师1.5倍以上”,本质是对医疗职业属性的认可,也是维护医疗人才队伍稳定性的关键——只有让“高责任”匹配“高回报”,才能避免优秀人才流失,保障医疗体系长期健康运行。

二、实践支撑:三明医改十年铺垫,为薪酬改革提供“财务空间”

这一薪酬建议并非理论构想,而是建立在三明医改十年验证的实践基础上。作为全国医改“标杆”,三明市通过11轮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已逐步扭转公立医院“以药补医、以检养医”的畸形收入结构,为薪酬改革扫清了“钱从哪来”的障碍。

1、收入结构显著优化:医疗服务占比提升,“技术劳务”成核心

2013年至2023年,三明市医疗服务收入占比从32.87%提升至46.07%,医疗服务、药品耗材、检查化验的收入比例优化为5:2:3——这意味着医院收入不再依赖“卖药、开检查单”,而是转向“诊疗、手术、护理”等技术服务,为“提高人力薪酬占比”提供了财务基础。

 - 三级医院:调价后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月增速从1.4%提升至1.51%,检查化验收入占比从“月增0.68%”转为“月降0.68%”,收入重心明确向技术劳务倾斜;

 - 基层机构: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月增速从0.35%提升至0.37%,虽增幅较小,但为基层医务人员“按价值取酬”奠定了基础。

2、费用控制见效:患者负担可控,医保基金可持续

薪酬改革的前提是“不增加患者负担、不影响医保可持续”。三明的数据显示,改革后住院与门急诊医药费用增速明显放缓:

 - 基层机构住院患者次均医药费在调价当月短暂增加后,每月降低1.11%;

 - 三级医院门急诊患者次均医药费在政策实施当月降低15.95%,后续增速平稳;

 - 药品、耗材成本占比下降,让医院有更多空间将收入用于“提高人力薪酬”,实现“医保、医院、患者、医务人员”四方共赢。

三、改革延伸:多地探索落地,从“建议”走向“实践”

事实上,“提高医务人员薪酬、优化分配机制”已成为全国医改的共识,除三明外,青海、北京等地已率先推出具体举措,为全国改革提供参考。

1、青海:多维度保障,破解“待遇偏低”问题

针对人大代表“参照公务员制定医务人员薪酬”的建议,青海省卫健委从5个方面落实政策:

 - 发放临时性工作补助,为一线医务人员增加收入;

 - 核增一次性绩效工资,直接提升薪酬水平;

 - 职称评审倾斜,让“能力”与“晋升”挂钩,间接助力收入增长;

 - 保障休息休假与工伤待遇,减少职业损耗;

 - 开展先进表彰,强化职业荣誉感与认同感。

2、北京:优化内部分配,向“紧缺岗位”倾斜

在近期“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新闻发布会上,北京明确将“薪酬改革”作为重点:

 - 海淀区在区属医院试点“主要负责人绩效年薪制”,同时完善内部考核,向儿科、传染病科、检验科等紧缺学科,以及高层次人才倾斜;

 - 北京天坛医院优化薪酬结构,固定薪酬占比超50%,减少医务人员“绩效焦虑”,同时向儿科、精神心理科、感染科等患者急需的学科倾斜,让“辛苦岗位”有“辛苦回报”。

四、深层意义:薪酬改革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医疗行业良性发展的基石

有人担心“提高医务人员收入”会增加医疗成本,但事实上,合理的薪酬改革是医疗行业良性循环的起点:

 - 对医务人员:技术价值得到认可,会更有动力提升诊疗水平、优化服务质量,减少因“薪酬焦虑”导致的不合理医疗行为;

 - 对患者:优质医疗资源更愿意下沉基层,缓解“看病难、看专家难”,同时合理的定价机制能减少“过度检查、过度用药”;

 - 对行业:高薪酬匹配高责任,能吸引更多优秀学生报考医学专业,解决“儿科、全科医生紧缺”等问题,为医疗体系储备未来人才。

五、结语:期待从“建议”到“政策”,让医疗价值真正落地

《健康报》的发声,标志着“医务人员合理薪酬”已从行业呼吁上升到“政策探索”层面。当前,三明的实践已证明“薪酬改革可落地、可复制”,多地的探索也在逐步推进。未来,若能在国家层面出台顶层设计——如统一公立医院财务口径、制定薪酬机制法律法规,同时允许地方结合实际调整,相信“医生收入不低于公务员2倍”的建议将逐步转化为具体政策,让医务人员的“高投入、高风险、高强度”真正得到回报,推动医疗行业回归“以患者为中心、以价值为导向”的本质。

希赛医卫题库”小程序内有考前密押卷、经典母题、备考宝典、课程超市、每日一练、每周一测、考点练习、顺序练习、智能出题、题型专练等,考生可进行在线刷题,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进入小程序体验!

护士密押卷.png

课程名称有效期课程价格
2026年护理学(师)全科课程班购买后365天有效158元/全科
2026年护理学(师)全科进阶班购买后365天有效198元/全科
2026年护理学(师)无忧通关班购买后365天有效298元/全科
2026年护理学(师)题库会员月/季/年30/月、40/季、50/年
2026年护理学(中级)全科课程班购买后365天有效158元/全科
2026年护理学(中级)全科进阶班购买后365天有效198元/全科
2026年护理学(中级)无忧通关班购买后365天有效298元/全科
2026年护理学(中级)题库会员月/季/年30/月、40/季、50/年

相关推荐:

主管护师考试指南

主管护师证书受地域限制吗?全国通用吗?

2025年主管护师考试的准考证什么时候打印?在哪打印?

推广三明经验!扩大医卫编制!快来备考主管护师考试吧!

2025年主管护师的考试教材来啦!

各省市2025年主管护师考试的报名费用及缴费时间整理

主管护师考试的科目有哪些?都考些什么内容?

护理基础的九大知识点概览

2025年主管护师什么时候考试?在哪考试?

更多资料
更多课程
更多真题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护理职称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

距离2026 护理职称考试

还有
  • 1
  • 6
  • 1
考试

预计2026年4月11-12日、18-19日

查分

6月中旬-8月中旬

专注在线职业教育24年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
咨询在线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