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红书上一篇关于杭州机场“医护人员乘机优先通道”的讨论帖引发关注。本是彰显关怀的举措,却被网友调侃为“医务人员自投罗网通道”,评论区更有“航司巧施连环计,医护误上断头台”“执业证书吊销通道”等自嘲式吐槽。
一名医护网友的留言直白道出顾虑,核心在于“不敢被标记”:
- 轻症无需专业医护出手,普通处置即可解决;
- 重症如需要海姆立克、CPR等急救,机场勤务人员均接受过培训,无需额外求助医护;
- 复杂病症无论轻重,要么能撑到医院,要么因缺乏仪器无法现场处理,医护到场也无实际作用;
- 最关键的是,一旦参与救助,若结果不完美,极易成为患者家属的“攻击对象”,从资质报备到操作合规性都会被反复追究,甚至面临赔偿风险。
对比其他群体的优先通道满是赞美,医护优先通道却成了“避坑指南”,背后是医护人员对“被讹”的深度恐惧。这种恐惧并非空穴来风,此前“医护人员飞机上救人反被索赔”的新闻,早已让不少人埋下顾虑的种子。
一、恐惧根源:法律空白与认知偏差
医护人员的“不敢”,本质是两大问题叠加的结果:
- 法律保障缺失。尽管《民法通则》有紧急避险相关规定,但针对医护人员在非医疗场所紧急救助的条款模糊,缺乏具体保护措施,导致院外救助陷入“法律灰色地带”,医护人员难以预判风险。
- 公众认知偏差。部分公众对医疗结果期待过高,认为“医生就该手到病除”,忽视公共场所缺乏专业设备、药物的客观限制。即便在正规医院,医疗纠纷也时有发生,更何况条件有限的机场、飞机等场景。
二、破局关键:从“形式优先”到“实质保障”
杭州机场的优先通道,初衷或许是善意,但未解决医护人员的核心顾虑,反而放大了“被找到”的焦虑。要让医护人员敢走优先通道,需要多方面发力:
- 完善法律兜底。明确医护人员在公共场所紧急救助的责任边界,建立“免责机制”,避免因救助结果不完美而被追责,消除其后顾之忧。
- 加强公众教育。普及“医疗并非万能”的认知,让公众理解非医疗场景下的救助局限性,减少对医护人员的不合理期待。
- 健全场所应急机制。机场、航司等应配备专业医疗人员和设备,建立独立的紧急医疗应对流程,而非单纯“依赖过往医护”。同时可为主动救助的医护提供法律支持,降低其维权成本。
医护群体本就具备强烈的职业精神,多数人即便有风险,也可能在紧急时刻挺身而出。但社会不能只依赖其职业道德,更需用制度保障他们的权益,让“优先”不只是形式,更是实实在在的尊重与保护。
此次杭州机场的通道争议,至少带来了一场有价值的讨论:我们该如何让医护人员在获得“优先”待遇的同时,不必担心“优先”背后的风险?
【护士职场必备题库】
扫描文末二维码即可进入【希赛医卫题库】小程序免费领取以下备考资料:
- 按考点刷【护理三基】题库
- 刷护理三基【真题汇编】试卷
- 免费领护理三基核心考点总结
- 免费领护理三基考前十页纸

小希备考亲测推荐【护理岗招聘题库】
- 刷护理岗招聘题库
- 刷10套免费护理岗招聘模拟卷
- 免费领2025年护理招聘【核心考点】总结
- 免费领2025年护理招聘考点十页纸

“希赛医卫题库”小程序内有考前密押卷、经典母题、备考宝典、课程超市、每日一练、每周一测、考点练习、顺序练习、智能出题、题型专练等,考生可进行在线刷题,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进入小程序体验!

| 课程名称 | 有效期 | 课程价格 |
| 2026年护理学(师)全科课程班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158元/全科 |
| 2026年护理学(师)全科进阶班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198元/全科 |
| 2026年护理学(师)无忧通关班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298元/全科 |
| 2026年护理学(师)题库会员 | 月/季/年 | 30/月、40/季、50/年 |
| 2026年护理学(中级)全科课程班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158元/全科 |
| 2026年护理学(中级)全科进阶班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198元/全科 |
| 2026年护理学(中级)无忧通关班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298元/全科 |
| 2026年护理学(中级)题库会员 | 月/季/年 | 30/月、40/季、50/年 |
相关推荐:
护理职称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
专注在线职业教育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