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三级模拟试题(3)

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 责任编辑:人力资源管理师 2018-06-21

摘要:什么是是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因就业或雇用而产生的关系?现希赛网提供2018年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三级模拟试题(3),赶紧进入希赛网人力资源模拟试题栏目可得到更多练习试题吧。

2018年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三级模拟试题(3)

>>>>2018年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三级模拟试题汇总

单项选择题

1、( )是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因就业或雇用而产生的关系。

A、法律关系

B、权利义务

C、劳动关系

D、法律规范

【答案】C

【解析】劳动关系通常是指用人单位(雇主)与劳动者(雇员)之间在运用劳动者的劳动能力,文现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劳动关系的主体是特定的,是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凶就业或雇佣而产生的关系。

2、( )指雇员与雇主在实现现实的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A、劳动法律关系

B、法律关系

C、劳动合同关系

D、劳动关系

【答案】A

【解析】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雇员与雇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雇员与雇主在实现现实的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3、( )是指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具有一定法律后果的活动。

A、劳动法律关系

B、劳动法律事实

C、劳动法律事件

D、劳动法律行为

【答案】D

【解析】劳动法律行为是指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具有一定法律后果的活动,包括合法行为、违约行为、行政行为、仲裁行为和司法行为等。

4、( )体现意志,覆盖所有劳动关系,通常为调整劳动关系应当遵循的原则性规范和最低标准。

A、劳动法律法规

B、劳动关系

C、劳动法律关系

D、劳动合同

【答案】A

【解析】劳动法律法规由制定,体现意志,覆盖所有劳动关系,通常为调整劳动关系应当遵循的原则性规范和最低标准。其基本特点是体现意志。

5、雇员是基于( ),为获取工资而有义务处于从属地位、为雇主提供劳动的人。

A、法律关系

B、劳动合同

C、劳动关系

D、法律规范

【答案】B

【解析】在劳动关系领域,提供劳动给付的劳动者亦可表述为雇员,劳动力的使用者。用人单位亦可表述为雇主。雇员是与雇主相对的一个概念,通常可以理解为基于劳动合同,为获取工资而有义务处于从属地位,为他人即雇主提供劳动的人。

6、( )是劳动法对劳动关系进行的第一次调整。

A、劳动合同关系

B、劳动契约关系

C、劳动法律关系

D、劳动合作关系

【答案】C

【解析】劳动法律关系是以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关系。运用劳动法的各种调整方式将劳动关系转化为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第一次调整。雇员与雇主按照法律规范分别享有一定的权利、承担一定的义务,从而使雇主与雇员之间的行为与要求具有法律意义。

7、( )是指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一定劳动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

A、劳动法律关系

B、劳动法律事实

C、劳动法律事件

D、劳动法律行为

【答案】c

【解析】劳动法律事件是指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一定劳动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例如企业破产,劳动者伤残、死亡,战争等。

8、( )劳动关系是基于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契约自由等原则为基础构建的。

A、利益激励型

B、利益约束型

C、利益协凋型

D、利益平衡型

【答案】C

【解析】利益协调型劳动关系是基于多元化观点对劳动关系运行和利益调整理论的概括,是基于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契约自由、财产权不可侵犯的原则构建的。

9、( )的基本特点是体现意志。

A、劳动法律关系

B、劳动关系

C、劳动法律法规

D、劳动合同

【答案】C 。

【解析】劳动法律法规由制定,体现意志,覆盖所有劳动关系。通常作为调整劳动关系应当遵循的原则性规范和最低标准,其基本特点是体现意志。

10、 ( )只能是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关系,而不可能是劳动者因集体劳动而产生的相互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

A、法律关系

B、劳动关系

C、权利义务

D、法律规范

【答案】B

【解析】劳动关系通常是指用人单位(雇主)与劳动者(雇员)之间在运用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劳动关系只能是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关系,而不可能是劳动者因集体劳动而产生的相互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
{#page#}
11、企业各组成部分及各类层级权责结构之间的指挥、服从、监督等规定一般属于企业劳动关系管理制度中( )的内容。

A、时间规则

B、劳动定员定额规则

C、组织规则

D、岗位规范

【答案】C

【解析】组织规则是指企业各直线部门、职能部门、或各组成部分及各类层级权责结构之间的指挥、服从、接受监督、保守商业秘密等的规定。

12、( )要求企业的每位员工都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方法和程序要求履行自己的劳动义务。

A、劳动合同管理制度

B、劳动定员定额规则

C、劳动纪律

D、时间规则

【答案】C

【解析】劳动纪律是企业依法制定的,全体员工在劳动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每位员T都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问、地点、方法和程序要求履行自己的劳动义务,保持全体员工在劳动过程中的行为方式和联系方式的规范化,以维护正常的生产、工作秩序。

13、 ( )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A、集体协议

B、劳动关系

C、集体合同

D、劳动合同

【答案】D

【解析】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订立劳动合同的目的是为了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建立劳动法律关系,规定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14、以下关于劳动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产权关系的表现形式

B、主体具有特定性

C、与劳动分工有直接联系

D、资本与劳动力结合的表现形式

【答案】c

【解析】劳动关系因生产要素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而产生,它是产权关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与劳动分工并无直接的联系。劳动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中生产的客观条件——生产资料(资本)与生产的主观条件——劳动力相互结合的具体表现形式。两者的结合在使劳动过程得以开始的同时,也形成了现实的劳动关系。

15、 用于说明企业劳动关系管理计划、目标、发布规定和管理标准的信息载体是( )。

A、汇总报表

B、正式通报

C、例会制度

D、劳动管理表单

【答案】B

【解析】正式通报、组织刊物,用来说明企业劳动关系管理计划、目标、发布规定和管理标准等。其优点是信息传递准确,不易受到歪曲,且沟通内容易于保存。

16、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 )。

A、法律规范

B、义务

C、权利义务

D、权利

【答案】C

【解析】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雇员与雇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劳动法律关系是以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关系,雇员与雇主按照法律规范分别享有一定的权利、承担一定的义务。

17、规定企业各工种、工序、岗位之间,上下层级之间的连接,配合的行为规范属于( )。

A、 组织规则

B、定员规则

C、时间规则

D、协作规则

【答案】D

【解析】劳动纪律中,协作规则的内容包括工种、工序、岗位之间的关系,上下层次之间的连接、配合等。

18、 根据我国《集体合同规定》,集体合同的期限为( )。

A、1年以上

B、2年以上

C、1~3年

D、2~3年

【答案】C

【解析】集体合同均为定期合同,我国劳动立法规定集体合同的期限为1~3年。期限过短,不利于劳动合同的稳定,而且加大集体协商的成本;期限过长,不利于适应实际环境的变化和劳动权益的保障。

19、( )是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重要区别之一。

A、加强企业民主管理

B、协调劳动关系

C、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D、法律效力不同

【答案】D

【解析】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体现在:①主体不同。协商、谈判、签订集体合同的当事人一方是企业,另一方是工会组织或劳动者按照合法程序推举的代表;劳动合同的当事人则是企业和劳动者个人;②内容不同。集体合同的内容是关于企业的一般劳动条件标准的约定,以全体劳动者共同权利和义务为内容;劳动合同的内容只涉及单个劳动者的权利义务;③功能不同。协商、订立集体合同的目的是规定企业的一般劳动条件,为劳动关系的各个方面设定具体标准,并作为单个劳动合同的基础和指导原则;劳动合同的目的是确立劳动者和企业的劳动关系;④法律效力不同。集体合同规定企业的最低劳动标准,凡劳动合同约定的标准低于集体合同标准的一律无效,故集体合同的法律效力高于劳动合同。

20、集体合同中( )的部分,一般应包括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保险福利和劳动安全卫生等项条款。

A、劳动条件标准

B、一般性规定

C、过渡性规定

D、补充性规定

【答案】A

【解析】集体合同中的劳动条件标准部分,包括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保险福利、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职业技能培训、劳动合同管理、奖惩、裁员等项条款。
{#page#}
21、根据《劳动法》规定,集体合同由( )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

A、企业工会

B、企业人事部门

C、企业法人

D、职工所在部门负责人

【答案】A

【解析】根据劳动法的规定,集体合同由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没有成立工会组织的,由职工代表与企业签订。

22、关于集体合同,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劳动立法规定集体合同的期限为1~5年

B、集体合同以双方代表的签字日期为生效日期

C、我国的集体合同以行业集体合同为主导体制

D、集体合同协商代表双方人数对等,各方为3~10名,并确定一名首席代表

【答案】D

【解析】A项我国劳动立法规定集体合同的期限为1~3年;B项集体合同以《审查意见书》确认的日期为生效日期;C项我国集体合同体制以基层集体合同为主导体制。

23、集体劳动合同体制以( )为主导体制。

A、基层集体合同

B、行业集体合同

C、集团集体合同

D、地区集体合同

【答案】A

【解析】集体合同可分为基层集体合同、行业集体合同、地区集体合同等。我国集体合同体制以基层集体合同为主导体制,即集体合同由基层工会组织与企业签订。

24、集体合同的主件是( ),其内容涵盖劳动关系的各个方面。

A、集体协议

B、综合性集体合同

C、专项协议

D、专项性集体合同

【答案】B

【解析】集体合同的形式可以分为主件和附件。主件是综合性集体合同,其内容涵盖劳动关系的各个方面;附件是专项集体合同,是就劳动关系的某一特定方面的事项签订的专项协议。

25、劳动行政部门在收到集体合同后的( )内将审核意见书送达。

A、3日

B、7日

C、15日

D、30日

【答案】c

【解析】劳动行政部门在收到集体合同后的15天内将审核意见书送达,集体合同的生效日期以《审查意见书》确认的日期为生效日期。若劳动行政部门在收到集体合同的15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

26、集体合同是用人单位与本单位职工根据法律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等事项,通过集体协商签订的( )。

A、文本协议

B、口头协议

C、网络协议

D、书面协议

【答案】D

【解析】集体合同是集体协商双方代表根据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在平等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的书面协议。

27、根据劳动法的规定:( )由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没有成立工会组织的,由职工代表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

A、劳动合同

B、专项协议

C、集体协议

D、集体合同

【答案】D

【解析】集体合同是集体协商双方代表根据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在平等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的书面协议。根据《劳动法》的规定,集体合同由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没有成立工会组织的,由职工代表与企业签订。

28、( )应承担法律责任。

A、企业违反集体合同的规定

B、个人不履行集体合同规定的义务

C、工会履行集体合同规定义务不当

D、工会不履行集体合同规定的义务

【答案】A

【解析】企业违反集体合同的规定,应承担法律责任;个别劳动者不履行集体合同规定的义务,则按照劳动合同的规定承担相应责任。

29、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有( )职工出席。(2008年5月三级真题)

A、2/3以上

B、全部

C、3/4

D、半数以上

【答案】A

【解析】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集体合同草案或专项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有2/3以上职工代表或者职工出席,且须经全体职工代表半数以上或者全体职工半数以上同意,集体合同草案或专项集体合同草案方获通过。

30、 以下关于平等协商和“作为订立集体合同程序”的集体协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集体协商是平等协商的准备阶段

B、平等协商属于职工民主参与管理的形式

C、集体协商所达成的集体合同受法律保护

D、集体协商的法律依据是劳动法中的集体合同制度

【答案】A

【解析】平等协商属于职工民主管埋制度中的职工民主参与管理的形式,而集体协商的法律依据是劳动法中的集体合同制度等,其所达成的集体合同受法律保护。平等协商与集体合同的联系主要表现在平等协商往往成为订立集体合同而进行集体协商的准备阶段。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历年真题练习

问题咨询:拨打客服电话400-111-9811或加客服QQ为您详细解答考试相关疑问 点此咨询

扫码添加课程顾问,1V1解答职业提升困惑

经济师250.jpg

更多资料
更多课程
更多真题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人力资源管理师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

距离2021 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

还有
  • 0
  • 0
  • 0
报名

每年3月-4月、7月-10月

备考

每年4月-11月

成绩查询

考后两个月左右

领证时间

成绩公布两个月后

专注在线职业教育24年

项目管理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厂商认证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
咨询在线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