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考试的两门科目应该如何分配备考时间?

中级经济师 责任编辑:龙小林 2025-08-13

摘要:中级经济师备考时间分配需遵循“重基础、补短板”原则。《经济基础知识》约占60%时间,因内容多且为共同科目;《专业知识与实务》占40%。可依个人基础调整,紧张时抓高频考点,薄弱科增加时间,核心是抓大放小。

中级经济师考试包含《经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与实务》两门科目,两者特点不同,备考时间需结合难度、分值占比及个人基础合理分配,核心原则是“重基础、补短板”。以下是具体的时间分配建议。

整体时间分配原则

《经济基础知识》占比更高,约60%。该科目是所有考生的共同科目,内容涵盖经济学、财政、金融、法律、统计、会计等6大模块,知识点繁多、体系庞杂,且近年考试趋势更侧重细节和理解,是备考的“重头戏”。

若总备考时长为100小时,建议《经济基础知识》分配60小时,《专业知识与实务》分配40小时。

根据个人基础动态调整

若有经济、管理类专业背景,或从事相关工作,对《专业知识与实务》(如人力资源、金融等)更熟悉,可适当减少该科时间,向《经济基础知识》倾斜。

若为零基础,或《专业知识与实务》涉及陌生领域,需增加该科的学习时间,尤其是核心概念和实务应用部分。

若备考时间紧张,需压缩基础阶段,优先保证《经济基础知识》的高频考点和《专业知识与实务》的核心模块,放弃冷门考点(如《经济基础知识》中的小众法律条文、专业科目的边缘理论)。

若某一科多次模拟不及格,需额外增加10%-20%的时间,例如:

《经济基础知识》薄弱,就多花时间在易混淆概念对比和计算题专项练习上。

《专业知识与实务》薄弱,则聚焦教材例题和真题案例,总结答题模板。

总之,时间分配的核心是“抓大放小”,优先保证高分值、高频率考点的掌握,同时根据自身短板灵活调整,避免平均用力。只要规划合理、执行到位,两门科目均可高效突破。

更多资料
更多课程
更多真题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经济师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

距离2025 经济师考试

还有
  • 0
  • 5
  • 1
专注在线职业教育24年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
咨询在线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