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程管理硕士自引进国内,经过实践发展,开设MEM课程的院校都依托自身原有的资源与平台,各自形成了独有的特色与优势,这些特色与优势进一步为院校吸引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以下是南京邮电大学MEM课程的优势。
南京邮电大学是“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其前身是1942年诞生于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八路军战邮干训班,是我党、我军早期系统培养通信人才的学校之一。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建为本科高校,取名南京邮电学院;2005年4月,更名为南京邮电大学。
学校原为邮电部和信息产业部直属重点高校,2000年起实行中央与地方(现为工业和信息化部、邮政局与江苏省)共建,2018年成为与江苏省共建的“双一流”建设高校,以江苏省管理为主。2013年10月,原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正式并入南京邮电大学。
学校秉承“信达天下 自强不息”的南邮精神,践行“厚德、弘毅、求是、笃行”的校训,发扬“勤奋、求实、进取、创新”的校风。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学为主体,以电子信息为特色,理、工、经、管、文、教、艺、法等多学科相互交融,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等多层次教育协调发展的高校。
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南京,现有仙林、三牌楼、锁金村、江宁四个校区,21个院(部、中心),另外还在扬州举办了独立学院—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
学校现有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0个,专业学位授权点(类别)8个,本科专业55个。目前有4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重点学科(培育点)1个,一流专业建设点9个,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7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级卓越计划专业8个。
作为主要协同单位入选“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作为牵头单位入选省“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2个。现有各类在籍生3万余人。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现有教职工2500余人,其中博士生、硕士生导师96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比例为59.34%,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比例为95.45%。曾经引进江苏省属高校首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现有包括中国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在内的各类高层次人才共计124人次。现有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一大批教师作为会士、专委会主任、希赛网等活跃在国际电联、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通信学会、电子学会、计算机学会、自动化学会、统计学会等机构。
学校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支撑条件。现有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工程研究中心2个;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个,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1个;原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11个。图书馆拥有纸质文献藏书量240余万册,其中信息、通信、电子等专业文献齐全、富有特色。
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成绩显著,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优秀成绩
长期以来,学校立足培养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坚持“基础厚、素质高、能力强”的原则,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获得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级精品课程1门,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英特尔精品课程1门,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课程50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0门;级精品(优秀)教材2部,“十二五”级教材规划8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在校大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成绩斐然,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较高奖“索尼杯”“瑞萨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优胜杯”、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较高奖SIAM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中国机器人暨Robocup公开赛冠军等级以上重要奖项,“十三五”以来,累计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361项。70多年来,学校为输送了各类优秀人才24万余名,很多成为国内外信息产业和人口计生领域的领军人物、技术精英和管理骨干,享有“华夏IT英才的摇篮”之誉。
学校大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学校构建“信息材料、信息器件、信息网络、信息系统、信息应用”五位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在新一代移动通信、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网络空间安全、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集成电路与微组装、智能电网、光通信、智能制造、现代邮政、人口学等研究领域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近三年,新增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重大科研仪器研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社科基金项目等各类级科研课题376项;获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技术发明二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二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60项,发表高质量论文2258篇。学校实施“一市一院”校地特色化合作战略和“一技一企”校企协同创新战略,与地方政府共建校地研究院6个。学校围绕通信、物联网等学科特色,完成了物联网领域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到服务社会的全方位布局,建成大学科技园1个,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个,众创空间2个。
学校积极推进国际交流合作
入选2017年度“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招收本、硕、博三个层次海外留学生,生源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近50国,目前在校留学生500余人。先后有近千名国(境)外希赛网学者来校参加国际会议、讲学和访问,现有60余项学生海外交流项目,海外教育学院与美国纽约理工学院合作的4个专业批准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积极参与国际电信联盟(ITU)组织的各项会议,承接亚太电信组织(APT)在中国的培训任务,参与通信领域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
工程管理MEM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
3分钟匹配目标院校,覆盖院校1031所,多档次院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