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考生因为不确定考试知识点,找不准复习方向。这里希赛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点归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供各位考生参考: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点归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很多考生因为不确定考试知识点,找不准复习方向。这里希赛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点归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供各位考生参考:
第一章 教育基础
第四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一、课程的概念
“课程”指课业及其进程,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二、课程的类型
(一)从课程的组织方式来划分:分科课程、综合课程与活动课程
综合课程:是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门以上学科领域而构成的一门学科。
活动课程:又称儿童中心课程、经验课程,是为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活动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二)从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的角度来划分: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三)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的主体来划分: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民主决策过程。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起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
(四)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自发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如师生关系、校风、学风等。隐性课程是伴随着显性课程而生的,没有显性课程就没有隐性课程。计划性是区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主要标志。
三、课程理论流派
(一)学科中心课程论
是最早出现、影响最广的课程理论。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和布鲁纳等是学科中心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要素主义、结构主义是其代表理论。
(二)活动中心课程论
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
(三)社会中心课程论
代表人物:
社会改造主义:布拉梅尔德
批判理论:金蒂斯、布迪厄
四、课程内容(需重点把握)
(一)课程计划
1、概念:
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是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学校安排整个课程检查、衡量学校工作和质量的基本依据。
2、课程计划的组成
主要包括课程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以及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课程设置是制定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
3、课程计划的作用
是指导和规定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
补充: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二)课程标准
1、课程标准的含义:是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的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2、课程标准的结构
第一部分是前言,包括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等。
第二部分是课程目标,这是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包括总目标和阶段目标。
第三部分是课程内容,是具体的知识内容要点。
第四部分是实施建议,包括教材编写的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
3、课程标准的作用: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对教师工作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四、课程开发
(一)课程开发的概念
是指通过社会和学习者需求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在根据这一目标选择某一个学科的教育内容和相关的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评价、修订,以最终达到课程目标的整个工作过程。
课程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要求,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也就是说,社会、知识、儿童是影响学校课程开发的三大因素。
(二)课程开发的模式
1、目标模式:泰勒
2、过程模式:斯腾豪斯
3、情境模式:劳顿的文化分析理论
五、课程评价
1、目标评价模式
首先由被称为“当代课程评价之父”的美国课程评价希赛网泰勒提出,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
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由美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斯克里文提出。他认为,评价者应该注意到的是课程计划的实际效应,而不是其预期的效应。
3、CIPP评价模式
是指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的缩写
4、CSE评价模式
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
(一)基本理念
1、三维目标观:即教学的目标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价值观三维目标
2、综合课程观:课程的设置更加综合,体现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培养学生综合的视角和综合的能力。
3、内容联系观: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已有的经验相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使学习更有意义。
4、学习方式观: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创造性,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5、发展评价观: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通过评价促进学习的作用,而不是检查验收的作用。
6、校本发展观: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发校本课程,增强学生的选择性,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特色发展。
(二)核心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1、关注每一位学生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用“心”施教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新手必看指南: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指南(报名、考试、面试)
希赛教师资格考试网络课程开班啦,告别"无证驾驶"一次拿下教师资格证,正式进军教师界!各班次限额招生,欲报从速!立即购课! 咨询QQ:425863508
VIP定制班 | 网络加强班 | 网络常规班 | |
服务 | 1、60小时左右网络课堂授课 2、网络课堂课后录播 3、完整的视频课程(包含笔试视频以及面试公共课视频) 4、VIP题库(历年真题、模拟试题、自由组卷练习、强化知识点练习、课后练 习) 5、教案教材 (快递包邮) 6、一对一视频面试辅导(模拟面试,纠正错误) 7、个性化学习计划 8、在线答疑 | 1、60小时左右网络课堂授课 2、网络课堂课后录播 3、完整的视频课程(包含笔试视频以及面试公共课视频) 4、VIP题库(历年真题、模拟试题、自由组卷练习、强化知识点练习、课后练习) 5、教案教材 (快递包邮) 6、个性化学习计划 7、在线答疑 | 1、60小时左右网络课堂授课 2、网络课堂课后录播 3、完整的视频课程(包含笔试视频以及面试公共课视频) 4、VIP题库(历年真题、模拟试题、自由组卷练习、强化知识点练习、课后练习) 5、在线答疑 |
保障 | 签订协议,不过退费 | 签订协议,不过重学,二年有效 | |
试听/报名 |
教师资格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