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精准押题卷

教师资格 责任编辑:刘建婷 2018-03-16

摘要:2018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精准押题卷

2018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精准押题卷

>>>点击进入希赛教师资格证题库<<<

  【参考答案见第三页】

>>2018上半年中小幼教师资格证笔试试卷汇总(各科)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爱弥儿》的著者是( )

A.康德

B.裴斯泰洛齐

C.卢梭

D.洛克

2.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表现在( )

A.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B.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C.文化体系

D.教育为文化本体

3.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4.( )是指实际工作者(如教师)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希赛网、学者及本单位的成员共同合作,将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A.叙事研究法

B.实验研究法

C.行动研究法

D.质的研究法

5.校园文化属于( )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课程

D.地方课程

6.在高年级运用得比较多的教学方法是( )

A.讲授法

B.讨论法

C.发现法

D.读书指导法

7.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

A.分组教学

B.复式教学

C.个别教学

D.特朗普制

8.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 )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课外活动

9.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10.“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句话出自( )

A.苏霍姆林斯基

B.凯洛夫

C.马卡连柯

D.乌申斯基

11. 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确定( )。

A. 教育目的 B. 培养目标 C. 课程目标 D. 教学目标

12. 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

A. 备课 B. 上课 C. 课外辅导 D. 作业布置与批改

13. 针对课堂上开小差的同学,教师故意把讲课音量突然提高,这是为了引起他们的( )。

A. 有意注意 B. 无意注意 C. 有意后注意 D. 无意后注意

14.“见花落泪,见月伤心,良辰美景也有一种无可奈何之感”,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

A. 心境 B. 激情 C. 应激 D. 适应

15. 小琼十分内向,不爱说话,无论是在陌生的环境还是在家里,都少言寡语,这表明人格具有( )。

A. 整体性 B. 稳定性 C. 性 D. 功能性

16. 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 )。

A. 最近刚刚获得发展的能力区域 B. 现有水平与可能达到水平之间的区域

C. 最近尚且不能达到的区域 D. 近期教学目标要求达到的区域

17. 李华同学因在班上排名靠后。为了改变自己在班上的排名位置,他暗暗地努力学习。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

A. 认知内驱力动机 B. 附属内驱力动机

C. 自我提高内驱力动机 D. 交往内驱力动机

18. 小明考试不理想,发卷子时,刘老师对他说:“你还穿耐克?赶紧回家换特步吧!特步才配你!”小明顿时羞红了脸。这位教师违反的德育原则是( )。

A. 导向性原则 B. 疏导原则

C.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19. 画线是学习者在阅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

A. 资源管理策略 B. 组织策略 C. 复述策略 D. 精细加工策略

20. 有人记忆英语单词“Tiger”时,联想成“泰山上一只虎”。这是使用了( )

A. 组织策略 B. 精细加工策略 C. 元认知策略 D. 复述策略

21. 在教“鸟”的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为喙”是鸟概念的本质特征。这是适当的运用了( )。

A. 命题 B. 案例 C. 正例 D. 反例{#page#}

  二、辨析题

(本大题共4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 学校教育制度只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2. 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日趋分化。

3. 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思维可逆性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

4. 个体品德形成的基础是道德情感。

三、简答题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2. 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3. 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4. 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四、材料分析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 材料:

你知道哪个字能代表神的衣服吗?在遇到李佳祺前,我也不知道。那是在上完第一次课签名时,佳祺将她的名字写成了“李佳棋”。于是我就提醒她说:“佳祺,你的那个‘祺’字应该是一点,而不是两点。”她抬头纳闷地看着我,我只好解释说:“一点的‘衣’旁一般都是与神有关,如神、福、禄等,你的‘祺’就是吉祥、福气的意思,而两点的‘衣’字旁的与衣服有关,如棉袄、被子。”我刚说到这儿,佳祺马上说:“老师,我刚才写的那个字,就是指神穿衣服了?”我一听,欣喜地笑着说:“你真聪明一心里感叹道,多奇妙的思维啊!

(1)以上教学情境中,教师运用了什么教学方法?(4分)

(2)试分析以上教学情境体现了什么样的师生关系。(5分)

31. 材料:

李华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学生,他的最大缺点就是贪玩,学习不用功。每次考试他都有侥幸心理,希望能够靠运气过关。这次期末考试他考得不理想,他认为这次是自己的运气太差了。

请运用韦纳的归因理论来分析:

(1)他的这种归因是否正确?这种归因对他以后的学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2)如不正确,正确的归因应是怎样的?

(3)对教师来讲,正确掌握归因理论有何意义?{#page#}

  参考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略。

2、D。解析:从广义上说,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但教育又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文化,因为教育既是文化的构成体,又是文化的传递、深化与提升的手段。这就是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

3、B。解析:壬寅学制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没有实行;癸卯学制是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4、C。解析:题干描述的是行动研究法的概念。

5、B。解析: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自发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一般来说,隐性课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校的物质环境;第二,学校班级中长期形成的制度与非制度文化;第三,学校中的人际关系。

6、B。解析:运用讨论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因此,讨论法在高年级运用得比较多。

7、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复式教学的概念。

8、B。解析: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9、D。解析:略。

10、C。解析:题干的描述出自马卡连柯,体现了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11. C 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故选C。

12. B 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直接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故选B。

13. B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题干中表述的即无意注意。故选B。

14. A 心境是一种微弱、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一经产生就不只表现在某一特定的对象上,而是在相当的一段时间内,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都染上某种情绪色彩,影响人的整个行为表现。“见花落泪,见月伤心,良辰美景也有一种无可奈何之感”说的就是心境。故选A。

15. B 本题考查了人格的稳定性特点。人格具有稳定性,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点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下来了,是很难改变的。这种稳定性还表现在,人格特征在不同时空下表现出一致性的特点。题干中内向的小琼无论在陌生环境还是在家里都少言寡语,说明了人格的稳定性特征。故选C。

16. B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叫作最近发展区。故选B。

17. C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李华同学为改变自己在班上的排名位置而努力学习属于自我提高内驱力动机。故选C。

18. C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题干中的老师没有尊重学生,违反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德育原则。

19. C 本题考查复述策略。画线是学习者阅读时常用的一种复述策略,一般与圈点批注的方法一起使用。故选C。

20. B 题干所述属于关键词法,关键词法属于精加工策略中记忆术的一种。故选B。

21. C 麻雀和燕子具备鸟概念的本质特征,因此运用了正例。故选C。

二、辨析题

1. 错误。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制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学制是一个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校教育制度不仅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还受到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受到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受到人口发展状况以及青少年心理特征等的制约。

2. 错误。在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是以升学为主要目标,以基础知识为主要教育内容的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二战以后世界各国普遍推行双轨制教育制度,两种教育相互隔离,二战以后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增加,出现了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趋势。

3. 正确。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可逆性,表明守恒观念已经形成。

4. 错误,道德认识是个人品德形成的基础。道德情感在个人品德形成中其重要作用。道德行为是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外部标识。

三、简答题

1. 【参考解析】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2. 【参考解析】

优点: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缺点:

(1)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

(2)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3. 【参考解析】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正确运用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4. 【参考解析】

(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3)自我调控能力;

(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四、材料分析题

30.【参考解析】

(1)该教师主要运用了谈话法。谈话法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交谈,以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独立思考去获得新知识的教学方法。案例中教师就很好地运用了这一教学方法。

(2)以上教学情境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以及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而不是遏制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31.【参考解析】

(1)不正确。他将行为的原因归因为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这样他就对自己的行为不用负责,因此学习动机不高,学习成绩也不会提高,甚至会越来越差。

(2)他应该将其归因为自己的、内部的、可控制的因素,如不努力。如果他认为学习失败是不努力造成的,那他就会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学习一定可以获得成功。

(3)有助于教师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有助于根据学生行为及其结果推断出个体的稳定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其学习行为,提高其学习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此外,归因训练还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正确归因,对消极的归因进行辅导。如果一个学生长期处于消极的归因心态就有碍于人格的成长,如惯于逃避的学生,他们经常将失败归为能力不足,将成功归于运气或任务容易,长此以往,成为一种习惯,就会演变为一种习得无助感。

更多资料
更多课程
更多真题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教师资格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

专注在线职业教育24年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
咨询在线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