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下是希赛网教师资格频道整理的“2020年上半年高中音乐学科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供各位考生参考。内容详情如下: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谱例中的旋律运用了哪种旋律发展手法?( )
A.螺蛳结顶 B.鱼咬尾 C.同头异尾 D.模进
【答案】A
2.1978年,随着湖北随州曾侯乙墓穴被发掘,一批埋藏地底的珍贵文物重见天日。其中最辉煌的是那套被称为“国之瑰宝”的数量庞大的乐器组合。这套乐器是( )。
A. 卧箜篌 B.筚篥 C.羌笛 D.曾侯乙编钟
【答案】D
3.20世纪50年后,我国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作曲家,他们创作了大量优秀音乐作品。下列将作曲家与作品对应正确的是( )。
A.王莘 《歌唱祖国》《我们走在大路上》
B.施光南 《在希望的田野上》《祝酒歌》
C.郑秋枫 《我爱你,中国》《风·雅·颂》
D.王酩 《我爱祖国的蓝天》《难忘今宵》
【答案】B
4.劳动号子,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在劳作中用于协调与指挥劳动的的民间歌曲形式。下列作品不属于劳动号子的是( )。
A.《哈腰挂》 B.《催咚催》 C.《打蓝调》 D.《脚夫调》
【答案】D
5.19世纪中叶的法国观众对于歌剧的欣赏趣味有所变化,那些涉及历史民族、宗教战争的宏大背景及夸张豪华的风格,被普通人的柔情感伤、轻松的调侃讽喻所取代。这个时期有许多歌剧涌现,下列谱例中的旋律出自歌剧《卡门》的哪个选段?( )
A.《爱情像一只自由的小鸟》 B.《斗牛士之歌》
C.《前奏曲》 D.《哈巴涅拉》
【答案】A
6.“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是我国近代著名作曲家,1939年与词作家光未然共同创作的《黄河大合唱》是其最有影响的一部作品。下列对该作品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二乐章《黄河颂》的演唱形式是女声独唱。
B.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素材来自于陕西劳动号子。
C.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背景音乐是由《义勇军进行曲》《满江红》等作品为素材创作的。
D.第七乐章《保卫黄河》采用西方复调的创作手法,采用对唱的演出形式。
【答案】C
7.高中音乐课上,老师请学生创编8小节的旋律,音乐形象是行进中的士兵。适合此段旋律的音乐术语是( )。
A.Presto B.Dolce C.Legato D.Allamarcia
【答案】D
8.舒曼不仅在音乐创作方面有突出的贡献,作为音乐评论家,还创办了音乐杂志,撰写音乐评论,以此作为宣扬浪漫主义音乐观念的平台,抨击艺术上的墨守陈规。舒曼创办的音乐杂志是( )。
A.《音乐小杂志》 B.《新音乐杂志》
C.《音乐杂志》 D.“大卫同盟”
【答案】B
9. 交响乐队是音乐王国里的器乐大家族,其中木管组乐器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下列乐器不属于木管组乐器的是( )。
【答案】D
10.明太祖之子朱权编纂的古琴谱集,成书于明初洪熙乙巳(公元1425年),是现存最早的琴曲专辑。这部古琴谱集的名称是( )。
A.《乐书》 B.《碧鸡漫志》 C.《神奇秘谱》 D.《乐记》
【答案】C
11.“巧巧桑幻想自己的丈夫在一个晴朗的早晨乘军舰归来,她在这一幸福的场景中唱出了著名咏叹调《晴朗的一天》”,这段文字描述的是哪部歌剧的场景?( )
A.《图兰朵》 B.《蝴蝶夫人》 C.《罗恩格林》 D.《茶花女》
【答案】B
12.随着记谱法的发展,出现了以“线”来标记音的相对高度的记谱方法。下图中的记谱法的名称是( )。
A.圭多手 B.钮姆谱 C.有量记谱法 D.柯尔文手势
【答案】A
13.爵士乐兴起于美国南部,其音乐包含了大量的新奥尔良本土元素。其中一位爵士乐手被称为“爵士乐之父”,他于芝加哥制作了首批全是黑人乐手的爵士乐唱片,并灌制了音乐史上最具革命性的爵士小号唱片。这位爵士乐手是( )。
A.诺拉·琼斯 B.路易斯·阿姆斯特朗
C.施托克豪森 D.梅西昂
【答案】B
14.1934年,贺绿汀创作的钢琴曲《牧童短笛》一举获得俄国作曲家齐尔品举办的“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一等奖,同时,他的另一部作品荣获此次比赛二等奖。这部作品是( )。
A. 《嘉陵江上》 B.《垦春泥》 C.《摇篮曲》 D.《天涯歌女》
【答案】C
15.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内容,对人们道德的完善和智力的开发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其任务和目标是( )。
A.普及艺术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
B.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C.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D.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答案】D
16.在高中鉴赏课歌剧《白毛女》中,在扩展延伸环节,老师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剧情编创情景剧,并且请同学分组展示编创成果,并由老师进行评价并记录。这种评价方式是( )。
A.形成性评价 B.终结性评价 C.自评 D.他评
【答案】D
17.柏辽兹是浪漫主义标题交响曲的创立者,被誉为“现代管弦乐之父”,其一生创作了4部交响曲。下列不属于柏辽兹创作的交响曲的是( )。
A.《特洛伊人》 B.《幻想交响曲》
C.《哈洛尔德在意大利》 D.《罗密欧与朱丽叶》
【答案】A
18. 音乐中的记号和装饰音是记谱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记写在旋律音上方的小音符或旋律型特殊记号,叫做装饰音记号。下列选项中的奏法与不符合的是( )。
【答案】D
19. 西方音乐历史上最早的歌剧作品于1597年上演,该作品由利努契尼写剧本,佩里作曲。其名称是( )。
A. 《奥菲欧》 B.《达芙妮》 C.《尤丽狄茜》 D.《金苹果》
【答案】B
20. 江南丝竹是流行于我国苏南、浙江一带的丝竹音乐。乐队的编制少则二人,多则七八人。下列属于江南丝竹所用乐器的是( )。
A. 二胡、小三弦、铃、扬琴 B.琵琶、扬琴、笛、萧
B. 木鱼、二胡、三弦、扬琴 D.马头琴、琵琶、二胡、小三弦
【答案】D
21. 巴赫是巴洛克时期德国作曲家,其作品《平均律钢琴曲集》被誉为“钢琴家的《旧约全书》”。下列谱例运用了哪种复调写作手法?( )
A. 模仿式复调 B.音程模仿 C.紧缩模仿 D.倒影模仿
【答案】B
22.中世纪世俗音乐从11世纪拉丁歌曲开始发展,继起的是各地的方言歌曲的鼎盛。下列图片展示的是( )。
A.法国游吟诗人 B.流浪艺人 C.路岐人 D.德国恋诗歌手
【答案】A
23.下图展示的亚洲民族民间音乐是( )。
A.印度尼西亚、克隆钟 B.印度、拉格
C.印度尼西亚、甘美兰 D.朝鲜、雅乐
【答案】C
24.音乐教学中,通过音乐教师传达美的感受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艺术鉴赏作为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包含极其复杂的审美心理因素和心理机制。审美心理包含( )。
A.理解、情感、想象、注意、感知、联想
B.理解、情感、想象、注意、感知、创造
C.理解、情感、想象、注意、审美、联想
D.理解、人文、想象、注意、感知、联想
【答案】A
25.某节音乐课上,老师在课程开始时,伴随着美妙的西班牙音乐,展示了热情的弗拉门戈舞蹈,学生们都非常喜欢。这时,老师借机作为导游邀请大家一起去西班牙斗牛场看看,引入本节课主题《卡门序曲》。上述案例中,老师运用了哪种新课导入方式?( )
A.创境导入 B.故事导入 C.表演导入 D.激趣导入
【答案】D
26.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其中“琴”是指( )。
【答案】D
27.作曲家因创作风格或在某个领域有突出的贡献而被冠以某种称号。浪漫主义时期的一位作曲家因作品具有诗与画一样美丽旋律而被大家称为音乐中的“抒情风景画大师”。该作曲家是( )。
A.威尔第 B.舒伯特 C.舒曼 D.门德尔松
【答案】D
28.戏曲是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四功五法”是戏曲界经常说的一句术语。“四功”是指“唱、念、坐、打”,“五法”是指( )。
A.手、眼、身、法、步 B.手、眼、身、相、步
C.身、腔、法、步、相 C.手、眼、身、功、步
【答案】A
29.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和发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列属于课程内容中创造内容的是( )。
A.演唱 B.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C.创作实践 D.综合性艺术表演
【答案】C
30.我国当代,涌现了许多作曲家以及优秀作品,下列作曲家与作品对应正确的是( )。
A.汪莘《爱我中华》 B.郑律成《星星索》
C.麦丁《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D.施光南《红旗颂》
【答案】C
二、音乐编创题(本大题1小题,10分)
31.旋律写作:采用鱼咬尾的旋律创作手法将下列主题发展为8小节。
【答案】略
三、音乐作品分析题(本大题1小题,15分)
32.分析下列谱例。
要求:
(1)画出曲式结构图式。(7分)
(2)写出曲式的整体结构名称。(4分)
(3)写出每段的风格特点和旋律特征(4分)
【答案】略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35分)
33.请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版)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高中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高亢的西北腔》
教学重点:欣赏体会西北民歌的艺术特征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15分)
(2)针对教学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过程与方法。(20分)
【答案】略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小题,15分)
34.案例:
高中音乐鉴赏课《京剧大师梅兰芳》正在进行,老师投入地用生动的语言讲述《霸王别姬》和《贵妃醉酒》的故事,引出课程主题《京剧大师梅兰芳》。在听完音乐之后老师又详细地介绍了梅兰芳及“梅派唱腔”艺术。一节课很快度过了,学生学到了很多知识。
问题: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版)中的基本理念,对案例进行分析,并说明观点。
【答案】略
六、课例点评题(本大题1小题,15分)
35.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版),对教学设计进行分析(7分),并提出改进建议。(8分)
课题名称:《黄河魂》
教学对象:高中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鉴赏课《黄河魂》
《黄河魂》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音乐所表达的爱国情感,感受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过程与方法】
在聆听中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并理解不同体裁的音乐表现形式。
【知识与技能】
理解轮唱的含义,并能正确划分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的乐段结构。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比两首《保卫黄河》的体裁形式,并理解轮唱含义。
【难点】正确划分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的乐段结构,体会两首乐曲所表达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方法
聆听法、小组讨论法、对比法
四、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黄河大合唱》的第四乐章《黄水谣》为背景音乐,教师图片展示黄河两岸秀丽旖旎的景色,以及日本人残害中国百姓的各种画面。并提问:这首歌创作于什么时期。那个时期都发生了什么?
学生展示与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抗日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等。教师导入新课《黄河魂》,并介绍歌曲创作背景。
(二)新课教学
1.教师播放《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并提问,听完这段音乐的感受以及该作品的演唱形式是怎样的。
学生听后回答。教师总结,歌曲是激昂的,演唱形式是轮唱并讲解。教师介绍歌曲由来,并介绍词曲作者。
2.教师以多媒体展示歌词,再次播放歌曲《保卫黄河》,并提问,根据歌词聆听音乐,描述出这首歌曲所描绘的画面。
学生在聆听后回答,歌曲表现抗日军民斗志昂扬、奔赴战场的情景。
3.教师播放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保卫黄河》,并提问:与刚才的合唱曲有什么不同?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并总结,第二首的体裁是钢琴协奏曲,并介绍钢琴协奏曲《黄河》。
4.教师再次完整播放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并提问:乐曲中有哪些熟悉的旋律?主题进行几次变奏?
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回答,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并总结,乐曲中采用歌曲《东方红》的旋律为素材。乐曲变奏八次。
5.教师再次播放歌曲与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并哼唱旋律,感受音乐所表达的爱国情感,感受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三、拓展延伸
教师播放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并进行诗朗诵。
四、小结作业
1.教师小结:《保卫黄河》这部经典的音乐作品激活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记忆,抗日战争这段难忘的岁月是一段惨痛的历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在中国的土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生活在当下的我们不应该忘记。只有牢记历史,才能防止悲剧重演。
2.请同学们课后收集一些有关抗日战争的音乐资料(曲谱、音像等),下节课在课堂上分组进行展示、交流。
【答案】略
教师资格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