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重点知识:地图的三要素

初级中学学科知识 责任编辑:甘婷 2020-02-19

摘要:以下是希赛网教师资格频道整理的“初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重点知识:地图的三要素”,供各位考生参考。内容详情如下: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

①图例和注记:介绍每个地理事物的标志。②方向:用来辨别方向的;有坐标:N为北S为南E为东W为西;无坐标: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经(南北)纬(东西)网确定方向。③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表现形式:a.数字式b.文字式c.线段式。性质:分母大,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简单;反之则相反。

二、地形图的判读

1、常用的方法是用等高线来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山地五种不同形态: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2、地形图的类型: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3、陆地地形: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4、地形特点: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是平原海拔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不同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而丘陵较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

5、海底地形:大陆架: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水深急剧增至数千米。大洋中脊:大洋中海底诞生的地方,火山活动比较强烈。海沟: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可达1万多米。

三、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应用学过的知识,根据使用目的,正确地选择地图,才能及时、准确地获得有用的信息。

【练习题】

1. 我国最东端到最西端的距离是5000千米,若按1厘米代表500千米的比例尺绘制地图,那么图上的距离应是( )

A.5厘米  B.10厘米  C.15厘米  D.20厘米

【答案】B

2.如果在一张以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画四个指向标,指向标的箭头应该( )

A.都指向图的上方  B.都指向图的下方

C.都指向图的中心  D.都指向图的四周

【答案】D

更多资料
更多课程
更多真题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延伸阅读

教师资格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教师资格微信公众号

教师资格
扫码加入教师资格QQ群
(群号:778073632)

+点击加入

教师资格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

专注在线职业教育24年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
咨询在线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