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小学)备考知识点:技能的形成

小学教师资格证 责任编辑:胡敏娟 2020-09-24

摘要:希赛网教师资格证频道为广大考生整理了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备考知识点:技能的形成,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更多相关资讯,敬请关注希赛网教师资格证频道。

技能的形成

技能的形成.png

根据技能的性质和表现形式不同,可将技能分为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两种。

(1)操作技能

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的操作活动方式。如音乐的吹、拉、弹、唱。

(2)心智技能

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一种借助内部力量调节、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如阅读技能、写作技能、运算技能等。

2.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选择)

我国心理学家冯忠良认为,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①操作定向:也称作操作的认知阶段,是指在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基础上,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

②操作模仿:学习者通过观察,实际再现特定的示范动作或行为模式。操作模仿的实质是将头脑中形成的定向映像以外显的实际动作表现出来。

③操作整合:是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依据其内在联系联结起来,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④操作熟练:是操作技能掌握的高级阶段,这个阶段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

操作技能的培养要求:(简答)

(1)准确的示范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和途径,对技能进步有促进作用。一般来说,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多,动作的精确性、速度、协调性、灵活性都会逐步提高。但是练习到一定时期会出现练习成果的明显、暂时的停顿期,这被称为高原期。“高原现象”是指学生在动作技能的形成中,练习到一定阶段,出现的进步暂时停顿现象。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更多资料
更多课程
更多真题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教师资格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

专注在线职业教育24年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
咨询在线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