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希赛网教师资格证频道为广大考生整理了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备考知识点:教学评价与反思,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更多相关资讯,敬请关注希赛网教师资格证频道。
教学评价
(一)教学评价的类型(选择)
1.根据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不同,教学评价可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形成性评价
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知识的掌握和能力发展的比较经常而及时的测评与反馈。包括口头提问、课堂作业与评议以及书面测验等。其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以改进教学过程,提高质量,而不强调成绩的评定。(教学中)
(2)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又称终结性评价,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如一个单元、章节、科目或学期)结束后进行,是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的测定。(教学后)
2.根据教学评价的功能不同,教学评价可分为配置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
(1)配置性评价
配置性评价也称安置性评价、准备性评价,一般在教学开始前进行,是教师为了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而进行的评价方式。(教学前)
(2)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指在学期教学开始或单元教学开始时,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能力发展的评价;有时指对经常表现学习困难的学生所做的评价,多半是在形成性评价之后实施。(教学前)
不同之处:配置性评价的根本目的是分班、分组,评价涉及的范围比较窄,难点低。
诊断性评价的目的是发现问题,评分不作为正式成绩。
3.根据评价的标准不同,教学评价可分为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1)相对性评价(选优)
相对性评价又称为常模参照性评价,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
特点:甄选性强。因而可以作为选拔人才、分类排队的依据。
(2)绝对性评价(合格与不合格)
绝对性评价又称目标参照性评价,是运用目标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适用于毕业考试和合格考试。
(3)个体内差异评价
是指把评价对象过去和现在的成绩进行比较,或把个体的有关侧面进行相互比较、判断的评价。
4. 根据评价的方法的不同,教学评价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1)定性评价
定性评价是凭借评价者的洞察、内省或移情对评价对象做出价值判断的评价方法,如评出等级、写出评语等。
(2)定量评价
定量评价是采用数学方法,收集和处理数据资料,对评价对象做出定量结果的价值判断,如运用教育测量与统计的方法,模糊数学的方法等,对评价对象的特性用数值进行描述和判断。
教师资格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