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下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四)

教师资格 责任编辑:胡敏娟 2020-10-05

摘要: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时间是2020年10月31日,以下是希赛网教师资格频道整理的2017下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四),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内容详情如下:

以下是希赛网教师资格频道为广大考生整理的2017下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只有通过多做真题才能更好的把握考试出题的规律,才能找到做题的感觉,到了真正上考场的时候才不会慌 。看看这些真题大家会不会做呢!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领域。

【参考答案】

(1)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

(3)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

(4)劳动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

27、简述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

【参考答案】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有效地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建立学生档案

4组织班会活动和课外活动

5.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6.操行评定

7班主任计划与总结

28、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

【参考答案】

1.知识观

(1)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2)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不能拿来便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3)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

2.建构主义学习观

(1)学习的主动构建性,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2)社会互动性,学习者和学习都不是孤立的,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的。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3)学习的情境性,主要是指学习、知识和智慧的情境性,认为知识是不可能脱离活动情境而孤立存在的。

3.建构主义学生观

(1)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2)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所以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

(3)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这些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

29、简述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三阶段及其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1)依从——从众、服从、顺从

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2)认同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

(3)内化

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

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

(注:图片及试题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资料
更多课程
更多真题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教师资格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

专注在线职业教育24年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
咨询在线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