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高项过两门,2026年需三科重考,因高项不保留单科成绩,需一次性过三科。虽有2026年改成绩滚动制的小道消息,但无官方通知,且2026年高项加新考点。备考可复盘2025年问题、补新内容、盯11月官方通知,利用旧基础冲刺。
2025年高项成绩出来后,不少朋友拿着“过了两门、挂了一门”的成绩单犯愁:“这两门成绩能保留到2026年吗?明年只用考没过的那科就行?”
先给个扎心但实在的答案:2026年得三科重考,一门都不能少。今天结合政策和2026年新考情,给大家唠清为啥要重考,以及怎么备考才不白忙活。
首先必须搞懂软考的“铁规矩”:高项不保留单科成绩,必须一次性过三科才算数。
这不是2025年才有的新规,而是人社部一直明确的规则。不管你2025年过了两科还是一科,只要有一科没到45分合格线,所有成绩全作废,2026年报考就得从头再来,连“只补考挂科科目”的余地都没有。
所以千万别信“单科成绩保留一年”的谣言,软考和会计、教资那些考试不一样,不搞“滚动合格”那套,核心就是考你“知识体系够不够完整”。
可能有人会问:“不是有消息说 2026 年要改成绩滚动制吗?”
确实有小道消息提过这事,说可能改成“两年内过三科就行”,但截至2025年10月,工信部和人社部都没发正式通知。
软考改革向来“先吹风再落地”,比如2023年说机考,2024年才全面实施。2026 年大概率还是沿用“一次性通过”老规矩,赌政策变动太冒险,不如踏实重考。
更关键的是,2026 年高项还加了新考点,就算能保留旧成绩,之前的复习内容也不够用了。
2025年考试已经取消了简单的“找茬题”,案例分析全是“给数据诊断问题”的复杂场景;2026年还要新增“数字化项目治理”“AI 在项目中的应用”这些内容,之前背的旧案例、老模板根本用不上。趁着重考的机会更新知识储备,反而比抱着旧成绩啃老本更划算。
那2026年重考该怎么规划?给大家3个实操建议:
1、先复盘2025年的“坑”,别盲目重学。
如果2025年挂的是论文,重点攒“OA系统云迁移”“AI客服项目落地”这类数字化素材,把2026年新增的“绩效域”知识点融进去;要是挂的是案例分析,多练“成本偏差分析”“风险应对方案设计”这类实操题,别再死记理论定义。
2、旧基础别丢,但要补新内容。
2025年过的两门说明你对十大管理领域的框架已经吃透了,这部分占考试60% 的分,不用从头学。重点花1个月时间攻新增的数字化考点,比如“云项目的成本优化方法”“工业互联网项目的风险管理”,这些是2026年的得分关键。
3、盯紧11月的官方通知,避开改革盲区。
每年11月工信部会发下一年的考试大纲,要是2026年真改了成绩规则,再调整备考策略也不迟;没改的话,就按“三科全攻”的节奏来,把论文素材和案例模板更新到2026年的新考情上。
最后想说,重考不代表之前的努力白费了。2025年积累的基础、摸透的考试规律,都是2026年的“隐形优势”。
高项本来就是“进阶型考试”,不少人都是二战才过,关键是别被“要重考”打击到,反而要借这个机会补全知识短板。与其纠结“能不能保留成绩”,不如现在找套2025年的真题,看看挂科的科目到底差在哪,2026年精准冲刺,一次拿证才是真的省事儿。
软考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