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工智能(AI)审方不会取代执业药师,而是通过“人机协同”模式成为其高效辅助工具,执业药师的核心价值在政策刚性、专业判断与人文关怀三方面不可替代。
人工智能(AI)审方虽能通过算法快速筛查处方错误,提升药学服务效率,但其本质是工具属性,无法替代执业药师在法律责任承担、复杂临床决策及人文关怀层面的核心价值。当前AI与药师的协同模式已成主流,前者负责标准化审核,后者聚焦高阶专业服务,二者互补而非替代。
一、政策刚性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明确规定,执业药师可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辅助开展处方审核及药学服务,但禁止完全由AI程序替代。例如,2024年发布的《药品零售企业执业药师药学服务指南》中强调,AI审方系统仅能作为辅助工具,执业药师需对最终审核结果负责。这一政策框架确保了执业药师在药学服务中的主体地位,AI无法突破法律红线成为责任主体。
二、专业判断
尽管AI在处方前置审核中展现出高效性(如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部署的DeepSeek系统拦截错误处方率达99.7%),但其核心逻辑仍基于既有数据和算法模型,存在三大短板:
1、数据依赖性:AI无法处理未被录入系统的罕见病例或新型药物相互作用,而执业药师可结合临床经验与最新文献进行动态判断。
2、复杂决策能力:在慢性病管理、特殊人群用药等场景中,AI仅能提供基础建议,执业药师则需综合患者病史、经济条件、用药依从性等因素制定个性化方案。例如,北京鼓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AI系统虽能监测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但治疗方案调整仍需药师人工干预。
3、伦理与法律风险:若AI审方出现用药错误,责任归属尚无明确法律界定(如开发者、药师或经营企业的责任划分),而执业药师的专业判断具备法律效力的签章背书。
三、人文关怀
执业药师的核心职能不仅是“技术审核”,更包括用药教育、心理疏导等人文服务。例如,在偏远地区或老年患者群体中,药师需通过通俗语言解释用药注意事项,甚至手把手指导用药方法。这种基于信任关系的服务模式,是AI无法通过代码实现的。此外,执业药师还需承担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公众健康科普等社会责任,这些工作均需人类专业人员的主动参与。
四、人机协同
当前AI审方技术已渗透至处方审核、用药指导、药品管理等环节,但其定位始终是“效率工具”。例如:
新疆洛浦县医共体的“AI初审+药师复核”模式,通过双引擎审方平台将不合理用药纠正率提升至97%,同时释放药师精力用于高风险处方审核;
北京鼓楼社区的AI高血压管理系统,虽能自动发送用药提醒,但患者病情变化时的方案调整仍需药师介入。
综上所述,AI的介入使药师从重复性劳动中解放,转而聚焦于复杂决策、创新服务模式(如药学门诊)及行业规范维护,反而提升了职业价值。
“希赛医卫题库”小程序内有考前密押卷、经典母题、备考宝典、课程超市、每日一练、每周一测、考点练习、顺序练习、智能出题、题型专练等,考生可进行在线刷题,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进入小程序体验!
相关推荐:
药学职称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