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抗菌药物与心血管药物考点繁杂,但通过梳理分类框架、强化机制理解、结合真题训练,可高效掌握核心内容。备考中需注重细节对比与联用禁忌,坚持系统复习,定能攻克这两大重点章节~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的抗菌药物与心血管药物是核心章节,涉及药物分类、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等高频考点。抗菌药需掌握PK/PD参数与耐药机制,心血管药则需区分抗高血压、抗心律失常等亚类的作用特点。具体内容小编为大家整理在了下文中。
一、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是《药二》分值占比最高的章节,涉及药物分类、作用机制、PK/PD参数及不良反应等核心内容。
1、药物分类与作用靶点
(1)β-内酰胺类(青霉素、头孢菌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发挥杀菌作用。青霉素为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但需注意其与氨基糖苷类混合后抗菌活性减弱,不可同瓶输注。头孢菌素分五代,第三代头孢(如头孢曲松)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但需警惕双硫仑样反应,用药期间禁酒。
(2)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庆大霉素):与细菌30S核糖体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链霉素是结核病初治联合用药的核心药物,但需监测耳毒性与肾毒性,避免与呋塞米等肾毒性药物联用。
(3)氟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通过抑制DNA旋转酶发挥杀菌作用,属浓度依赖型抗菌药。此类药物禁用于18岁以下儿童及妊娠期妇女,需警惕肌腱炎、血糖紊乱等不良反应。
(4)硝基咪唑类(甲硝唑、替硝唑):治疗肠道及肠外阿米巴病、阴道滴虫病的首选药。用药期间及停药后7日内禁酒,否则可能引发双硫仑样反应。
2、PK/PD参数与用药原则
(1)时间依赖型(β-内酰胺类、林可霉素类):需维持血药浓度超过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时间(%T>MIC),推荐日剂量分次给药或延长滴注时间。
(2)浓度依赖型(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需提高血浆峰浓度(Cmax),每日单次给药可增强疗效并减少毒性。
3、耐药性与联合用药
细菌耐药机制包括钝化酶形成、细胞壁通透性改变等。例如,青霉素耐药菌可通过产生β-内酰胺酶分解药物,需联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增强疗效。
二、心血管药物
心血管系统药物涵盖抗高血压药、抗心律失常药、抗心衰药等,需掌握药物分类、作用机制及禁忌症。
1、抗高血压药
(1)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通过阻断钙离子内流扩张血管,适用于各型高血压。硝苯地平可能引发面部潮红、头痛,禁用于心源性休克患者。
(2)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通过阻断β1受体降低心率与心肌收缩力,常用于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患者。需注意心动过缓、支气管痉挛等禁忌症。
2、抗心律失常药
(1)钠通道阻滞剂(奎尼丁):用于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但可能引发金鸡纳反应(眩晕、耳鸣)。
(2)钾通道阻滞剂(胺碘酮):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可延长动作电位时程。需警惕肺毒性、甲状腺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长期用药需监测甲状腺功能。
3、抗心衰药
强心苷类(地高辛):通过抑制Na+/K+-ATP酶增强心肌收缩力,但治疗窗窄,易引发心律失常。需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避免与奎尼丁联用。
三、备考策略
1、基础阶段:以教材为核心,结合考试大纲梳理知识点,重点标注抗菌药物分类、心血管药物作用机制等高频考点。
2、强化阶段:通过真题训练掌握出题规律,例如抗菌药物PK/PD参数、心血管药物禁忌症等细节题。同时,利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框架,强化药物联用与不良反应的记忆。
3、冲刺阶段:全真模拟考试环境,限时完成近五年真题(如希赛医卫题库),分析错题原因并针对性复习。例如,若在“头孢菌素双硫仑样反应”模块频繁出错,需重点回顾药物代谢与禁忌症内容。
“希赛医卫题库”小程序内有考前密押卷、经典母题、备考宝典、课程超市、每日一练、每周一测、考点练习、顺序练习、智能出题、题型专练等,考生可进行在线刷题,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进入小程序体验!
相关推荐:
药学职称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