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执业药师需警惕虚假学时风险,合规完成继续教育不仅是法律义务,更是职业生命线。选择官方认证平台、保留完整学习记录,方能在行业监管趋严背景下,筑牢执业安全屏障。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虚假学时问题已引发监管部门高度关注。根据最新政策,通过伪造证明、虚假培训等手段获取学时的,将被撤销违规学时、取消当年注册资格,甚至面临行政处罚与行业禁入。这一举措旨在维护药师队伍专业性与公众用药安全。
一、政策依据
根据《执业药师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第二十七条,执业药师若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继续教育学时,违规取得的学时将被撤销,并作为个人不良信息记入全国执业药师注册管理信息系统。省级药品监管部门需将此类行为通报用人单位,形成跨机构、跨区域的信用约束机制。
二、后果分层
1、执业资格受限
未完成规定学时(每年至少90学时,含专业科目60学时、公需科目30学时)的执业药师,在首次注册或每5年延续注册时,申请将被驳回。例如,河南、广东等地明确要求补足往年学分后方可提交注册申请。若以虚假手段完成学时,即使通过初步审核,后续抽查中仍可能被撤销资格。
2、行政处罚风险
地方药监部门定期抽查继续教育记录,若发现虚假学时且无正当理由,可能依据《药品管理法》第一百二十六条对个人或单位处以警告、限期整改或罚款。例如,某连锁药店因药师集体使用虚假学时,被处以10万元罚款并暂停药品经营资质。
3、职业声誉损害
虚假学时记录同步至全国执业药师注册管理平台,患者和同行可通过公开渠道查询。在医疗纠纷中,此类记录可能成为责任认定的不利因素。例如,某药师因虚假学时被患者质疑专业能力,导致其所在药店客流量下降30%。
三、补救与预防
1、合规补学机制
因重大疾病、孕产等不可抗力未完成学时的,需用人单位出具书面证明,并在下一年度内补学。例如,河南省允许2023年学分补学延期至2025年3月1日,但需缴纳滞纳金(约100元/年)。
2、选择正规教育机构
未通过官方平台(如中国药师协会官网)或省级药监部门备案机构完成继续教育的,学时可能不被认可。例如,某机构因未在药监部门备案,其课程内容未通过官方认证,导致学员面临学时不被认可的风险。
3、强化内部审核
公立医院和连锁药店在岗位竞聘中,常将继续教育完成率作为专业能力参考。例如,某连锁药店内部竞聘中,未完成学时的药师在“专业能力”评分项中被扣减20%,直接影响晋升机会。
四、行业趋势
未来,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监管将更依赖技术手段。例如,陕西省通过“陕西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习平台”实现学时自动记录与证书电子化,减少人为干预空间。同时,全国学分互认机制逐步建立,虚假学时在跨区域执业中将面临更严格的审查。
“希赛医卫题库”小程序内有考前密押卷、经典母题、备考宝典、课程超市、每日一练、每周一测、考点练习、顺序练习、智能出题、题型专练等,考生可进行在线刷题,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进入小程序体验!
相关推荐:
药学职称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