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药二》考试更注重临床用药实践,考生需将分类记忆与机制理解深度融合,方能在120道题中高效作答。掌握上述方法,可告别死记硬背,实现“记少而精、用准而活”的备考目标。
执业药师考试《药学专业知识(二)》涉及药物分类繁杂,涵盖抗菌药、心血管药、抗肿瘤药等13大领域,若仅靠死记硬背,极易陷入“背了又忘”的困境。结合2025年最新考试大纲与高频考点,以下从分类逻辑、口诀记忆、对比分析、机制关联四个维度,提供系统化记忆策略。
一、分类逻辑
药物分类的本质是“作用机制”的外化。例如,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的共性是“阻断β受体”,由此产生“减慢心率、降低血压”的效应,适用于高血压、心绞痛治疗;而ACEI类药物(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扩张血管,除降压外还可用于心力衰竭和糖尿病肾病。掌握这一逻辑,可快速串联同类药物特点,避免孤立记忆。
2025年大纲新增的“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药物”(如吡非尼酮、尼达尼布)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PD-L1抑制剂),其分类依据均为作用靶点——前者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后者阻断肿瘤细胞免疫逃逸。备考时需优先理解新增章节的机制逻辑,再结合临床案例掌握用药选择。
二、口诀记忆
针对高频考点,可利用口诀压缩记忆量。例如:
1、抗菌药:青霉素头孢一二代,抗菌谱广作用快;大环内酯红霉素,抑菌杀菌效果在。口诀涵盖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按代际分类)和大环内酯类的核心特征。
2、抗病毒药:阿昔洛韦治疱疹,奥司他韦抗流感,病毒复制被阻扰。口诀区分了疱疹病毒与流感病毒的治疗药物,并点明作用环节。
3、抗肿瘤药:烷化剂如环磷酰胺,破坏DNA是关键;靶向治疗PARP强,精准打击癌细胞。口诀对比了传统化疗药与新型靶向药的机制差异。
此类口诀需结合教材验证细节,例如“头孢菌素”需明确各代对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的活性差异,避免过度简化。
三、对比分析
考试中常通过“药物-类别-机制-不良反应”的匹配题考察区分能力。例如:
1、DOACs抗凝药:利伐沙班(Xa因子抑制剂)与达比加群(凝血酶抑制剂)均用于房颤抗凝,但前者无需调整剂量,后者需监测凝血功能。
2、GLP-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与司美格鲁肽均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降糖,但后者半衰期更长,可每周一次给药。
对比时需聚焦关键差异点,如作用靶点、代谢途径、不良反应谱等,避免陷入细节堆砌。
四、机制关联
药物的临床应用由其机制决定。例如:
1、磺酰脲类降糖药(如格列本脲)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起效,因此仅适用于胰岛功能尚存的2型糖尿病患者,且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可能掩盖低血糖症状(机制关联不良反应)。
2、抗胆碱药(如阿托品)通过阻断M受体产生“口干、便秘、视物模糊”等不良反应,这些症状均是腺体分泌减少或平滑肌松弛的延伸效应。
理解机制后,可从“为什么能治病”推导“适用于哪些病”,记忆更牢固且能灵活应对案例分析题。
“希赛医卫题库”小程序内有考前密押卷、经典母题、备考宝典、课程超市、每日一练、每周一测、考点练习、顺序练习、智能出题、题型专练等,考生可进行在线刷题,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进入小程序体验!
相关推荐:
药学职称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