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规下,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已从“形式合规”转向“能力提升”。通过合理规划学习路径、优先选择官方认可渠道、及时留存学时证明,可有效规避资格失效风险,为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25年,随着《执业药师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全面落地,执业药师继续教育体系迎来重大改革。新规取消沿用多年的学分制,转为学时管理,并明确将学时完成情况与执业资格注册、职称评审直接挂钩。本文从政策核心、操作要点、风险防控三方面解析新规,助力执业药师规避资格失效风险。
一、政策核心
新规明确执业药师每年需完成90学时继续教育,其中专业科目60学时(含临床药学、药物治疗学等核心内容)、公需科目30学时(涵盖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等基础素养)。学时全国范围内当年度有效,原则上不得结转或顺延,但因伤病孕等特殊原因无法完成者,可凭用人单位证明在下一年度补学。
关键变化:
1、考核标准简化:取消原Ⅰ类、Ⅱ类学分分类,统一按“每3小时学习授予1学分”折算,例如完成9小时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即可获3学分。
2、监管技术升级:全国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平台实现学时数据区块链存证,河南、安徽等地已启用防挂机系统,课程视频不可快进或拉拽,确保学习真实性。
3、激励与惩戒并重: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权重上浮30%,但虚假学时将纳入信用记录,严重者吊销执业资格。
二、操作要点
1、省级差异化执行
(1)河南:2025年学时查询平台已上线,支持在线打印学时证明,但需注意系统不永久保存数据,建议及时下载。
(2)新疆:网络培训报名截止2025年12月25日,学习考试可延至2026年1月31日,为边疆地区预留缓冲期。
(3)上海:全面采用网络教学,学时标准与国家一致,但强调“学时计(折)算标准按《规定》执行”,需关注地方细则。
2、多渠道学习路径
(1)网络培训:中国药师协会示范课程、省级药师协会平台(如安徽药品人才网)提供灵活学习选择。
(2)面授培训:安徽等地开设公益性面授班,不收取费用但需提前报名,适合需要互动学习的群体。
(3)在职教育:药学相关专业硕士、博士课程可折算学时,鼓励高层次人才培养。
(4)实践学分:参与援派工作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服务,可视同完成继续教育。
三、风险防控
1、注册与学时关联
执业药师注册有效期为5年,延续注册时需提交近5年学时证明。例如,甘肃要求注册到期前30日提交申请,未完成学时者将被驳回。
2、职称评审硬性要求
多地明确将学时完成情况作为职称评审必要条件。例如,某三甲医院药师因2024年未完成学时,错过副高职称申报资格。
3、跨省流动合规要点
(1)双证药师:同时持有药学和中药学资格证者,每年仅需完成一次继续教育。
(2)跨省互认:专业科目学时全国互认,但公需科目需按转入地要求补修(如西藏对藏医药课程有特殊规定)。
(3)境外学习:进口药品境外召回相关培训需在10个工作日内报境内备案,否则学时无效。
四、未来趋势
2025年,部分省份试点“学分银行”制度,允许执业药师将多余学时存储备用;上海等地探索“智能学时推荐系统”,根据药师执业范围推送个性化课程。随着《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办法》同步优化,医药护继续教育体系正加速融合,执业药师需持续关注政策动态,避免因信息滞后导致资格失效。
“希赛医卫题库”小程序内有考前密押卷、经典母题、备考宝典、课程超市、每日一练、每周一测、考点练习、顺序练习、智能出题、题型专练等,考生可进行在线刷题,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进入小程序体验!
相关推荐:
药学职称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