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腹外疝,指的是腹内器官或组织受推挤,致使腹膜壁层移位,并经由腹壁的薄弱点或空隙向体表突出,进而形成的包块,即疝块。了解腹外疝的相关知识,对于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一、病因剖析
- 腹壁强度降低因素:手术切口愈合不佳、遭受外伤以及感染等情况,均会使腹壁的强度有所下降。例如,手术后若切口发生感染,愈合过程受到影响,腹壁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就容易引发腹外疝。
- 腹内压力增高因素:长期存在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因前列腺增生等导致排尿困难、患有腹水、处于妊娠期以及婴儿频繁啼哭等,都会导致腹内压力持续升高。以慢性咳嗽为例,每次咳嗽时,腹腔内压力会瞬间增大,长期作用下,增加了腹外疝发生的风险。
二、分类概述
依据疝的可复程度以及血供状况,腹外疝可分为以下几类:
- 易复性疝:这类疝的疝内容物很容易回纳到腹腔内。在患者站立、行走、咳嗽等腹内压增加时突出,平卧休息或用手推送时,疝内容物可回纳腹腔。
- 难复性疝:疝内容物不能完全回纳到腹腔,但并不引起严重症状。常见原因是疝内容物与疝囊壁发生粘连,导致回纳困难。
- 嵌顿性疝:疝内容物强行进入疝囊,而疝囊颈弹性收缩,将疝内容物卡住不能回纳,称为嵌顿性疝。此时,疝内容物可能出现血液循环障碍。
- 绞窄性疝:嵌顿性疝若未能及时解除,疝内容物持续受压,导致血液循环完全阻断,发生缺血坏死,就发展为绞窄性疝。这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情况,需要紧急处理。
三、临床表现
- 斜疝表现:包块通常经腹股沟管突出,并且能够进入阴囊。当回纳疝块后,用手指压住深环,疝块便不会再次突出。这是斜疝较为典型的特征,通过该方法可与其他类型的疝进行初步鉴别。
- 直疝表现:包块由直疝三角突出,极少进入阴囊。即便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疝块依旧能够突出。直疝与斜疝在临床表现上的差异,对于准确诊断疝的类型具有重要意义。
四、治疗原则
- 治疗方式选择:腹外疝的治疗主要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方式。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身体状况等综合因素,选择最为合适的治疗方案。
- 非手术治疗适用情况:棉线束带法或绷带压深环法适用于1岁以下婴儿。由于婴儿腹肌可随身体生长逐渐强壮,疝有自行消失的可能,因此可采用这种保守的治疗方法。
- 嵌顿性疝处理原则:对于嵌顿性疝,若进行手法复位,复位后必须严密观察腹部体征。一旦出现腹膜炎或肠梗阻的表现,如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应尽早进行手术探查,以免延误病情。
五、护理要点
术前护理关键:术前最为重要的措施是消除腹内压升高的各种因素,像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例如,对于有咳嗽症状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呼吸道疾病,控制咳嗽;对于便秘患者,指导其调整饮食结构,必要时使用缓泻剂,以保持大便通畅。
六、术后护理细节
- 体位护理:疝气病人术后当日应取平卧位,在膝下垫一个软枕,使髋关节微屈。这样做能够松弛腹股沟切口的张力,同时减少腹腔内压力,有利于切口的愈合,并能减轻切口疼痛。
- 预防阴囊水肿:由于阴囊结构较为松弛且位置较低,术后渗血、渗液容易积聚于此。因此,术后可用丁字带将阴囊托起,并密切观察阴囊肿胀情况。一旦发现阴囊异常肿胀,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 饮食护理:经腹腔镜疝修补术的患者,术后6-12小时,可少量饮水或进食流质食物,之后再逐渐过渡到软食或普通饮食。饮食的合理安排有助于患者身体恢复,同时避免因过早进食不当食物引起胃肠道不适。
- 活动指导: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应避免进行重体力劳动或提举重物。过度用力可能导致腹内压升高,增加疝复发的风险。在此期间,可适当进行一些轻度的活动,如散步等,促进身体康复。
“希赛医卫题库”小程序内有考前密押卷、经典母题、备考宝典、课程超市、每日一练、每周一测、考点练习、顺序练习、智能出题、题型专练等,考生可进行在线刷题,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进入小程序体验!
课程名称 | 有效期 | 课程价格 |
2025年护理学(师)全科课程班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158元/全科 |
2025年护理学(师)全科进阶班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198元/全科 |
2025年护理学(师)无忧通关班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298元/全科 |
2025年护理学(师)题库会员 | 月/季/年 | 30/月、40/季、50/年 |
2025年护理学(中级)全科课程班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158元/全科 |
2025年护理学(中级)全科进阶班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198元/全科 |
2025年护理学(中级)无忧通关班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298元/全科 |
2025年护理学(中级)题库会员 | 月/季/年 | 30/月、40/季、50/年 |
相关推荐:
护理职称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