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发不出绩效了吗?”这一问题没有简单的“是”或“否”答案。现实情况是,部分公立医院——尤其是特定地区、特定类型的机构,确实面临绩效发放延迟、缩减甚至困难的问题,但这并非普遍现象,而是行业转型期的结构性挑战。
一、绩效“缩水”或“延迟”的三大核心原因
公立医院绩效发放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背后是行业运营逻辑的深层变化:
1、医保支付改革(DRG/DIP)的直接冲击
过去医保采用“按项目付费”模式,医院可通过增加检查、药品使用量提升收入,绩效资金池相对充裕;如今全面推行DRG(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P(按病种分值付费)的“打包付费”模式——一个病种的医保报销额度被提前确定,若医院治疗成本超出“打包价”,超额部分需自行承担。这直接切断了“以量增收”的旧路径,医院可用于分配绩效的资金自然受限。
2、财政补贴不足与医院自负压力加大
多地政府财政处于紧平衡状态,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投入难以足额到位,甚至出现逐年削减的情况。原本由政府承担的部分运营成本,逐渐转移至医院自身,而在收入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弹性最大的“绩效工资”成为优先压缩的部分,以保障基本工资、设备维护等刚性支出。
3、运营成本攀升与历史债务压力
公立医院的运营成本持续走高:人员基本工资、社保缴费逐年上涨,医疗设备购置与维护费用昂贵;叠加疫情期间的特殊投入——如建设方舱、采购防疫设备、暂停普通门诊和择期手术导致的收入下滑,许多医院积累了沉重的债务负担,进一步挤压了绩效分配空间。
二、医护人员应对绩效不确定性的四大策略
面对行业变化,与其焦虑,不如主动调整,从“依赖绩效”转向“提升自身竞争力”:
1、读懂政策与工资构成,守住法律底线
主动学习DRG/DIP、医保支付改革等政策,理解医院运营压力的来源;仔细核对工资条,明确基本工资、岗位津贴、绩效工资的具体构成——即便绩效被扣发,基本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这是法律明确规定的底线,若出现违规可依法维权。
2、提升“不可替代性”,成为核心人才
绩效压缩时,医院会优先保障关键岗位、高技术人才的待遇。可通过深耕专科领域(如成为ICU专科护士、手术室骨干)、考取高等级资格证书(如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参与科研或临床项目等方式,提升自身在科室、医院的不可替代性,减少绩效波动对自身收入的影响。
3、拓展职业视野,打破“公立医院唯一”思维
除传统公立医院外,高端私立医院、外资医疗机构、互联网医疗平台(如在线问诊、健康管理)的薪酬体系更灵活,部分机构收入稳定性甚至高于转型期的公立医院;此外,还可结合专业背景向医药企业(医学培训、产品研发)、医学编辑、健康管理师等方向转型,开辟新的职业赛道。
4、合法理性维权,善用渠道反映诉求
若遭遇长期、无理由的绩效拖欠或大规模扣发,可先通过医院职代会、工会等内部渠道理性反映,要求院方说明原因并给出解决方案;若内部沟通无果,可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提交材料,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劳动权益。
三、透过绩效问题,看医疗行业的转型信号
“公立医院绩效问题”不只是财务层面的困境,更标志着医疗行业的“时代切换”:粗放式、依赖“以药养医”“以检养医”的增长模式已走向终结,精细化管理、以“医疗质量和效率”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式开启。
这种变化看似是“危机”,实则是“倒逼转型”的契机——对医院而言,需优化成本管控、提升诊疗效率;对医护人员而言,需从“依赖平台福利”转向“靠专业能力立足”。未来,真正稳定的“保障”,不再是不确定的绩效数字,而是扎实的专业技术、稀缺的专科能力——这些才是医护人员在行业变革中站稳脚跟的核心资本。
“希赛医卫题库”小程序内有考前密押卷、经典母题、备考宝典、课程超市、每日一练、每周一测、考点练习、顺序练习、智能出题、题型专练等,考生可进行在线刷题,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进入小程序体验!
课程名称 | 有效期 | 课程价格 |
2026年护理学(师)全科课程班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158元/全科 |
2026年护理学(师)全科进阶班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198元/全科 |
2026年护理学(师)无忧通关班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298元/全科 |
2026年护理学(师)题库会员 | 月/季/年 | 30/月、40/季、50/年 |
2026年护理学(中级)全科课程班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158元/全科 |
2026年护理学(中级)全科进阶班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198元/全科 |
2026年护理学(中级)无忧通关班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298元/全科 |
2026年护理学(中级)题库会员 | 月/季/年 | 30/月、40/季、50/年 |
相关推荐:
护理职称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