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国管理学家马克思·韦伯提出并为现代大型组织广泛采用的一种管理方式。是什么?现希赛网提供2018年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三级模拟试题(18),赶紧进入希赛网人力资源模拟试题栏目得到更多练习试题吧。
2018年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三级模拟试题(18)
单项选择题
1、根据机器设备需要开动的数量和开动班次、工人看管定额,以及出勤率来计算定员人数的方法属于( )。
A、按设备定员
B、按岗位定员
C、按劳动效率定员
D、按比例定员
【答案】A
【解析】按设备定员就是根据机器设备需要开动的数量和开动班次、工人看管定额,以及出勤率来计算定员人数。
2、企业定员是对劳动力使用的一种( )界限。
A、数量质量 B、劳动力消耗 C、劳动内涵 D、劳动规律
【答案】A
【解析】从概念的内涵上看,企业定员是对劳动力使用的一种数量质量界限。这种界限,既包含了对劳动力消耗“质”的界定,也包含了对劳动力消耗“量”的限额。它与劳动定额的内涵,即对活劳动消耗量的规定是完全一致的。
3、行政编制、企业编制、军事编制统称为( )编制。
A、组织 B、人员 C、机构 D、系统
【答案】B
【解析】人员编制按照社会实体单位的性质和特点可分为:行政编制、企业编制、军事编制等。
4、关于企业定员管理的作用,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企业用人的科学标准
B、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企业人力资源计划的基础
C、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企业管理必要的条件之一
D、科学合理定员是企业内部各类员工调配的主要依据
【答案】c
【解析】企业劳动定员作为生产经营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对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具有的重要作用包括:①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企业用人的科学标准;②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企业人力资源计划的基础;③科学合理定员是企业内部各类员工调配的主要依据;④先进合理的劳动定员有利于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
5、关于定员定额表述正确的是( )。
A、定员就是企业用人质量的界限
B、定额是组织生产、指导分配的基本依据
C、定额是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全部劳动的标准
D、按照综合程度,定员定额标准分为单项标准和综合标准
【答案】D
【解析】A项企业定员是对劳动力使用的一种数量、质量的界限;B项劳动定额的内涵是对活劳动消耗量的规定,科学合理定员才是企业内部组织生产、指导分配、对各类员工进行调配的主要依据;C项企业定员与劳动定额都是对人力消耗所规定的限额,而非标准,两者的计量单位不同、应用范围不同而已。
6、企业各直线部门、职能部门或各组成部分及各类层级权责结构之间的指挥、服从、接受监督等规定一般属于企业劳动关系管理制度中( )的内容。
A、组织规则 B、编制定员规则
C、时间规则 D、岗位规范制定原则
【答案】A
【解析】组织规则是指企业各直线部门、职能部门或各组成部分及各类层级权责结构之间的指挥、服从、接受监督等规定。
7、某车间轮班生产某产品的产量任务2000件,每个工人的班产量定额为5件,定额完成率为100%,出勤率为90%,该工种每班的定员人数为( )。
A、400 B、444 C、450 D、463
【答案】B
【解析】按劳动效率定员是根据生产任务和工人的劳动效率,以及出勤率来计算定员人数。其计算公式为:定员人数=_?由此可得,该工种每班的定员人数=2000/(5×100%×90%)=444(人)。
8、某车间计划在明年生产A产品2000件,B产品500件,C产品200件,其每件的工时定额分别为20、30、40小时,计划期内定额完成率120%,出勤率90%,废品率8%。该工种的定员人数为( )人。
A、28 B、32 C、35 D、42
【答案】B
【解析】产量定额是按班规定的,可采用下面的公式:
定员人数=?
由此可得:
该工种的定员人数=?
9、搞好劳动定员工作,核心是( )。
A、保持先进合理的定员水平 B、制定合理的劳动定额
c、保证各类人员比例协调 D、做到人尽其才,人事相宜
【答案】A
10、制度化管理的( )在于以科学确定的制度规范为组织协作行为的基本约束机制。
A、内容 B、方法
C、手段 D、实质
E、形式
【答案】D
【解析】制度化管理的实质在于以科学确定的制度规范为组织协作行为的基本约束机制,主要依靠外在于个人的、科学合理的理性实行管理。
11、制度化管理是由( )提出来的。
A、泰勒 B、亨利·法约尔
c、马克斯·韦伯 D、罗伯特·欧文
【答案】c
【解析】制度化管理通常称作“官僚制”、“科层制”或“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是由德国管理学家马克思·韦伯提出并为现代大型组织广泛采用的一种管理方式。
12、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是( )。
A、人力资源计划 B、人员培训
C、劳动定员定额 D、工作分析
【答案】D
【解析】工作分析为招聘、选拔、任用、考评、晋升合格的员工,设计薪酬制度奠定了基础;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没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因此可以说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是工作分析、
{#page#}
13、工作岗位分析的最终成果足形成岗位规范和( )。
A、培训制度 B、工作说明书
c、工资制度 D、任务计划表
【答案】B
【解析】工作岗位分析的最终成果是形成T作说明书、岗位规范以及职务晋升图等一系列文件。
14、( )的结果——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以及职务晋升图必须以良好的岗位设计为基础,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A、人员分析 B、岗位分析 C、任务分析 D、SWOT分析
【答案】B
【解析】工作岗位分析的最终成果——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以及职务晋升图等一系列文件,必须以工作岗位的再设计、再改进为基础,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各种职能和作用,全面实现上述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目标。
15、避免员工因为工作内容定义不清楚而产生抱怨和争议的方法是( )。
A、工作岗位设计 B、工作岗位分析 C、工作岗位评价 D、工作岗位分类
【答案】B
【解析】工作岗位分析是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并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岗位人事规范的过程。工作岗位分析能避免员工因为工作内容定义不清楚而产生抱怨和争议。
16、( )为企业员工的考核、晋升提供了依据。
A、工作岗位分忻 B、工作岗位设计 C、人员流动统计 D、人员需求计划
【答案】A
【解析】工作岗位分析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根据岗位分析的结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制定出各类人员的考评指标和标准,以及晋职晋级的具体条件,提高员工绩效考评和晋升的科学性。
17、工作岗位信息的收集主要是通过( )实现的。
A、任务分析 R、岗位分析 c、抽样调查 D、全面调查
【答案】B
【解析】岗位工作分析也就是岗位分析,即指对某工作进行完整的描述或说明,以便为人力管理活动提供有关岗位方面的信息,从而进行一系列岗位信息的收集、分析和综合
18、工作岗位分析程序准备阶段的具体任务之一是根据( )的总目标、总任务,对企业各类岗位的现状进行初步了解,掌握各种基本数据和资料。
A、工作岗位分析 B、工作岗位调查
C、设计岗位调查 D、确定岗位调查目的
【答案】A
【解析】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总目标、总任务,对企业各类岗位的现状进行初步了解,掌握各种基本数据和资料,是工作岗位分析程序准备阶段的具体任务之一。
19、在工作分析的基本流程中,用书面形式表达分析结果的阶段是( )。
A、准备阶段 B、实施阶段 C、结果形成阶段 D、应用与反馈阶段
【答案】c
【说明】教程(第一版)将工作岗位分析的流程分为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结果形成阶段和应用与反馈阶段。教程(第二版)对此进行了改编,将工作岗位分析分为准备阶段、调查阶段和总结分析阶段。其中,总结分析阶段是岗位分析的最后环节。它首先要对岗位调查的结果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最后,再采用文字图表等形式,作出全面的归纳和总结。
20、岗位规范的内容不包括( )。
A、岗位劳动环境规范 B、岗位劳动规则
C、定员定额标准 D、岗位培训规范
【答案】A
【解析】岗位规范亦称劳动规范、岗位规则或岗位标准,它是对组织中各类岗位某一专项事物或对某类员工劳动行为、素质要求等所作的统一规定。岗位规范涉及的内容多,覆盖范围广,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岗位劳动规则;②定员定额标准;③岗位培训规范;④岗位员工规范。劳动条件和环境的内容通常出现在工作说明书中。
21、在设计岗位调查方案的过程中,能否正确确定( )直接关系到调查结果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A、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B、岗位调查的目的
C、调查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D、调查项目
【答案】A
【解析】在调查中如果采用全面的调查方式,须对每个岗位(岗位即调查单位)一一进行调查,如果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应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定数目的样本进行调查。能不能正确地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直接关系到调查结果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2、工作说明书需由初稿、第一稿、第二稿到送审稿增删多次,才能形成( )。
A、工作说明书“审批稿” B、工作说明书
C、岗位规范 D、职务晋升图
【答案】A
【解析】为了保证工作说明书科学性、可靠性和可行性,工作说明书需由初稿、第一稿、第二稿到送审稿增删多次,才能形成工作说明书“审批稿”,最终交由企业单位的总经理或负责人审查批准,并颁布执行。
23、( )是人员招聘的前提条件之一。(2003年8月i级真题)
A、工作岗位分类 B、工作岗位分析 c、工作岗位评价 D、工作岗位设计
【答案】B
【解析】工作岗位分析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通过工作岗位分析,掌握了工作任务的静态与动态特点,能够系统地提出有关人员的文化知识、专业技能、生理心理品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并对本岗位的用人标准作出具体而详尽的规定。
24、一般来说,某一组织中的岗位设置是由该组织的( )决定的。
A、领导 B、群众 c、领导集体 D、总任务
E、总人数
【答案】D
【解析】“因事设岗”是设置岗位的基本原则。岗位是客观存在的,应以“事”和“物”为中心设置,而不是“因人设事,因人设岗”。一般来说,某一组织中的岗位设置是由该组织的总任务决定的。
25、岗位设置的基本原则是( )。
A、最低数量原则 B、成本最低原则 c、因事设岗原则 D、因人设岗原则
【答案】c
【解析】一般来说,某一组织中的岗位设置是由该组织的总任务决定的。“因事设岗”是设置岗位的基本原则。岗位是客观存在的,应以“事”和“物”为中心设置,而不是“因人设事,因人设岗”。
问题咨询:拨打客服电话400-111-9811或加客服QQ为您详细解答考试相关疑问 点此咨询
扫码添加课程顾问,1V1解答职业提升困惑
人力资源管理师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