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金从业继续教育不仅是资格存续的硬性要求,更是从业者应对行业变革的核心竞争力。持证人需以主动学习替代被动应对,通过合规渠道完成学时,避免因疏忽导致职业资格丧失。
基金从业资格证书的存续与继续教育完成情况直接挂钩,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通过明确学时要求、处罚机制及补救流程,构建了严格的后续职业培训管理体系。若持证人未按要求完成学时,将面临证书有效性丧失、职业受限甚至行业禁入的风险。
一、监管要求
1、学时要求
持证人需在取得资格后的次年起,每年完成不少于15学时的后续职业培训,其中职业道德培训不少于5学时。例如,2023年取得资格者需在2024年12月31日前完成15学时,若未达标,需在2025年6月30日前补齐。
证书有效期为当年12月31日,持证人需在有效期内完成年检,年检需提交培训证明材料。
2、内容要求
培训内容涵盖法律法规更新(如《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职业道德规范、业务技能提升等。例如,2023年新规要求持证人需掌握私募股权基金信息披露的最新标准。
二、处罚机制
1、短期未达标(次年6月30日前未补齐)
协会将发送书面警示,要求限期补足学时。例如,某基金经理因未完成2023年度15学时培训,收到协会书面警示并被要求在2024年6月30日前补齐。
逾期未补齐者将被标记为“异常人员”,其从业资格可能被限制使用,影响晋升、跳槽及执业。
2、长期未达标(连续三年未完成)
协会将直接取消基金从业资格,持证人失去合法执业身份,5年内无法重新注册。
违规记录将同步至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影响未来金融行业求职。例如,某从业者因连续三年未完成学时,被取消资格后转行至其他金融机构时,因诚信档案存在不良记录而遭拒。
3、附加处罚
机构可能对未达标员工进行岗位调整或降薪。
协会通过不定期抽查监督培训情况,未达标人员可能面临罚款(通常为年收入5%-10%)、暂停执业资格6-12个月等处罚。
三、补救措施
1、学时补录
未达标者可在次年6月30日前通过协会指定的远程培训系统补录学时。例如,2023年未完成培训者可在2024年6月30日前补足30学时(含2023年15学时及2024年15学时)。
补录时需优先完成职业道德类课程,确保合规执业。
2、定期查询学时进度
建议持证人通过协会官网或从业人员管理平台定期查询学时完成情况,避免因疏忽导致资格取消。
3、建立培训计划
结合个人职业规划,制定年度培训计划,优先完成必修课程(如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确保合规执业。
相关推荐:
教材精讲视频课程、经典母题、历年真题、模拟试卷、电子资料等,可扫码沉浸式学习~
课程名称 | 有效期 | 课程价格 |
2025年基金从业资格考试精讲通关班![]()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198/科 |
2025年基金从业资格考试经典母题![]()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99/科 |
2025年基金从业资格考试题库会员![]()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79/科 |
2025年基金从业资格考试押题救命班(考前500题)![]()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500 |
基金从业资格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