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基金行业新规从成本、产品、监管、资金、技术五维发力,为指数基金构建高质量发展框架。在“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双重导向下,指数基金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成为居民财富管理、资本市场稳定、国家战略落地的重要力量。
2025年,中国基金行业迎来一系列新规,其中多项政策直接推动指数基金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从费率改革到产品创新,从监管规范到市场扩容,指数基金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具体内容小编为大家整理在了下文中。
一、费率改革降低持有成本,提升长期配置价值
2025年3月,证监会推动存量指数基金的指数使用费由基金公司承担,彻底消除历史遗留的“新老划断”差异。这一改革直接降低投资者成本,以规模百亿的ETF为例,0.03%的指数使用费率对应每年300万元成本,全市场规模超5万亿元的指数基金整体可为投资者节省约450亿元。叠加管理费、托管费的下调,头部宽基ETF管理费已压降至0.15%,托管费低至0.05%,低费率成为市场主流。费率下降不仅提升投资者实际收益,更推动指数基金从“交易工具”向“长期配置资产”转型,尤其适合养老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本增配。
二、产品创新与注册机制优化,拓宽指数基金谱系
新规明确“大力发展场内外指数基金”,并实施ETF快速注册机制,原则上5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这一政策推动指数基金产品快速迭代:一方面,传统宽基指数如沪深300、中证500持续扩容,截至2025年5月,跟踪沪深300的基金数量达2842只,占比近60%;另一方面,主题指数基金蓬勃发展,如中概互联50、恒生科技等指数基金年内涨幅超25%,成为捕捉结构性行情的核心工具。此外,政策鼓励创设场外宽基指数基金试点产品,研究互换便利操作指引,进一步丰富指数基金投资策略。
三、监管规范强化基准约束,提升指数基金可信度
新规制定《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监管指引》,要求指数基金严格设定、修改、披露业绩基准,并将基准对比纳入基金经理薪酬考核。例如,若基金三年业绩低于基准超10个百分点,基金经理绩效薪酬需明显下降。这一机制倒逼基金管理人回归基准约束,减少风格漂移,提升指数基金“所见即所得”的透明度。同时,修订信息披露模板,强制展示换手率、综合费率、投资者盈亏等数据,帮助投资者更清晰评估基金表现。
四、长期资金入市与市场扩容,奠定指数基金发展基础
2025年公募基金规模突破33万亿元,其中指数基金占比持续提升。政策层面,政府投资基金引导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入市,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加大权益配置,而指数基金因其低成本、高透明度特性,成为长期资金的首选工具。此外,权益市场波动加剧背景下,投资者风险偏好分化,货币基金、债券型基金与指数基金形成互补,共同构建多元化资产配置体系。
五、国际化与科技赋能,拓展指数基金创新边界
随着跨境投资需求增长,QDII指数基金规模持续扩张,2025年已有37只QDII基金年内净值增长超30%,涵盖港股、美股、新兴市场等全球资产。同时,金融科技渗透重塑行业生态,智能投顾、大数据风控等技术应用提升指数基金运营效率,区块链技术在资产托管、份额登记环节的试点,则为行业透明化运营开辟新路径。
相关推荐:
教材精讲视频课程、经典母题、历年真题、模拟试卷、电子资料等,可扫码沉浸式学习~
课程名称 | 有效期 | 课程价格 |
2025年基金从业资格考试精讲通关班![]()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198/科 |
2025年基金从业资格考试经典母题![]()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99/科 |
2025年基金从业资格考试题库会员![]()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79/科 |
2025年基金从业资格考试押题救命班(考前500题)![]()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500/科 |
基金从业资格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