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经济领域,中级经济师职称意义重大。我国实行 “以考代评”,需通过全国统一考试,考《经济基础知识》等科目,成绩两年滚动有效,且要满足学历与工作年限条件。获资格证即具职称,但想享单位待遇需经单位考核聘任,同时要留意地区特殊政策。
在经济领域,中级经济师职称不仅是对个人专业能力的高度认可,还能为职业发展开辟更广阔的道路。那么,如何评定中级经济师职称呢?
中级经济师实行“以考代评”制度。自2020年起,经济专业技术资格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在全国统一组织、统一大纲、统一试题、统一评分标准的考试体系下进行。
这意味着,想要获得中级经济师职称,首先要通过中级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试科目包括《经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和实务》,后者又细分了工商管理、农业经济、财政税收、金融、保险等10个专业类别,考生可根据自身工作领域和兴趣选择其一。
考试成绩实行2年为一个周期的滚动管理方法,应试人员须在连续的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应试科目,方可取得中级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不过,想要报考中级经济师,首先得满足一定的报考条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就可以报名参加中级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高中毕业并取得初级经济专业技术资格,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满10年;具备大学专科学历,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满6年;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满4年;具备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满2年;具备硕士学位,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满1年;具备博士学位。
按照规定,获得中级经济专业技术资格即可认定具备经济师职称,无需再评审。不过,如果想要在单位获得中级职称待遇,还需经过用人单位这一环节。
用人单位会根据自身的岗位设置和人才需求,结合国家和本市职称评价基本标准条件,对取得证书的人员进行考核或评价。考核内容通常涵盖工作业绩、专业能力、职业操守等方面。只有经考核或评价符合要求的人员,才会被用人单位聘任为中级经济师,并获得相应的待遇。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地区可能还存在一些特殊要求或补充规定。比如,某些地区可能会要求申报人员参加一定时长的继续教育,以确保其知识体系与时俱进;或者在资格审核时,除了常规的学历、工作年限证明外,还需提供相关的业绩材料、论文等。
因此,考生在备考和申报过程中,务必密切关注所在地区的具体政策,以顺利拿下中级经济师职称。
经济师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