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备考过程中,部分考生可能会存在这样的问题,比如:中级经济师学了就忘?别担心,为了帮大家解决这个问题,小编收集资料并整理了相关的内容,一起来了解下吧~
备考中级经济师时,很多考生都会陷入“学完就忘”的循环:今天背了曲线图,明天做题全懵;刚搞懂财政政策,隔天又混淆货币政策。其实,这不是记忆力差,而是缺乏科学的记忆方法。用思维导图搭建知识框架,结合“输入-加工-输出”闭环训练,能让记忆效率大幅提升。以下以《经济基础知识》货币与金融章节为例,拆解具体操作步骤。
一、为什么学了就忘?大脑的“记忆漏洞”
中级经济师教材内容碎片化,仅《经济基础知识》就涉及37章、超500个考点。传统“逐章死记”的方式,会让大脑陷入“信息过载”状态。人脑短期记忆容量仅7±2个组块,若未将零散知识整合成逻辑网络,就会像“散沙”般快速流失。
思维导图的核心价值:通过层级结构将知识点“串珠成链”,形成“概念-关系-应用”的记忆网络,符合大脑从整体到局部的认知规律。
二、3步绘制思维导图:从“碎片”到“系统”
1. 确定中心主题,搭建主干框架
以“货币与金融”章节为例,中心主题写“货币与金融体系”,一级分支设为“货币供求”“货币政策”“金融市场”三大核心模块(对应教材章节结构)。每个模块下再细分二级分支,如“货币政策”下分“目标”“工具”“传导机制”。
2. 填充细节,标注关键词
在二级分支下补充具体知识点,用“关键词+短句”替代长段落。例如,“货币政策工具”分支下写“公开市场操作(买卖国债)”“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存款比例)”“再贴现率(影响商业银行融资成本)”,并标注“法定准备金率→货币乘数→货币供应量”的传导逻辑。
3. 关联跨章节内容,强化记忆锚点
用虚线或不同颜色连接相关知识点。例如,将“货币政策工具”与“财政政策工具”(税收、支出)对比,标注“货币政策调总量,财政政策调结构”;将“货币需求理论”与“IS-LM模型”关联,理解“利率如何影响投资与货币需求”。
三、配套训练:从“输入”到“输出”
1. 每日复盘:睡前10分钟“思维导图回忆法”
合上书,根据思维导图主干回忆细节。卡壳处用红笔标记,次日重点复习。
2. 周末整合:跨章节思维导图串联
将分散的章节思维导图合并为“学科总图”,强化知识点间的横向联系。
3. 真题检验:用思维导图反向定位考点
做题时,先在思维导图中定位再匹配选项。这种“定位-提取”的训练,能快速提升知识调用速度。
课程名称 | 课程价格 | 课程链接 |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备考导学班![]() | 免费 | 点击试听 |
中级经济师各科试听视频 | 免费 | 点击听课 |
2025年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考试题库![]() | 9.9元 | 点击购买 |
2025年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考试题库![]() | 9.9元 | 点击购买 |
2025年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考试题库![]() | 9.9元 | 点击购买 |
2025年中级经济师金融专业考试题库 | 9.9元 | 点击购买 |
扫码查询>>>是否符合报考条件 ![]() | 扫码直达>>>经济师课程咨询 ![]() | |
更多经济师课程请点此查看 |
经济师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