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5岁以后考研是否有必要,可以从多角度看先做学历"价值测试"——修改简历到目标学历,投10家理想单位看反馈
数据显示,去年35+考生报考人数同比增17%,但成功上岸者多有规律:
体制内的更适合读非全——像某地税务局去年有5名员工靠研究生学历从科员升到副主任科员;
而体制外的则要警惕,去年某招聘平台数据显,38岁研究生入职互联网公司,薪资仅比本科时高18%。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三大陷阱:别信"一个研究生学历就能翻身"的幻想(平均备考+读研要4年);别忽视非全学费成本(名校MBA常超20万);更别低估年龄就业歧视(有HR私下透露"超过35岁简历直接过滤")。我接触过太多人,在孩子哭闹、房贷催缴中咬牙备考,才明白不是所有困境都能靠考研解决。因此,35岁以后考研有必要吗?是每位考生必须直面的起点。
理性决策法在此:先做学历"价值测试"——修改简历到目标学历,投10家理想单位看反馈;体制内考生重点考察本地985非全项目(如北航工程管理);跨考党建议用6个月兼职备考,验证能否坚持。上个月考研论坛热帖里,一位40岁上岸的宋姐分享:"我用'三不原则'筛掉干扰——不影响家庭开支不、不全职脱产、不碰竞争激烈专业。"
考研本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衡量清楚现实条件,确认"35岁以后考研有必要吗?"的答案,再决定是否入场。这条路不对所有人都敞开,但对准备好的人,它可能是破茧成蝶的起点。
长按识别进入小程序>>> 1分钟考研精准择校 | 长按识别进入小程序>>> 考研数学历年真题及强化题在线做题 |
考研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