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下是希赛网教师资格频道整理的“2019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第三部分,供各位备考考生参考。内容详情如下:
二、辩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教材编写的直接依据是课程计划。
【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课程计划是教育行政部门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课程计划是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的基本纲领和组织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课程标准是指在一定课程理论的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的形式编制有关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直接依据,是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因此,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23.遗传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教育。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使人的发展成为可能。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现实条件。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在动力,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因而,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遗传。因此,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24.问题解决不受情绪影响。
【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知识经验与迁移、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原型启发、动机强度与情绪状态等。情绪对问题解决有一定的影响,紧张、惶恐、烦躁、压抑等消极的情绪会阻碍问题的解决,而乐观、平静、积极的情绪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除了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因此,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25.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相对的。
【答案】种说法是正确的。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心理健康的标准具有相对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健康与疾病不是完全对立的,它们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另一方面心理健康并不是某种固定、永恒不变的状态,它会因为社会、生物等方面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因此,题干的说法是正确的。
教师资格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