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必背简答题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责任编辑:甘婷 2020-03-18

摘要:中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题有一些知识点是必背的,比如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辩证关系、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辩证关系、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教育目的的功能等等。

简答题,是中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的考题型。这类题型主要是以记忆为主,考试内容基本上是教育学和心理学各占一半。以下是希赛网教师资格频道整理的“2020年中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必背简答题”,赶紧背起来吧~

1.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辩证关系。

答:(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其表现为:(1)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其表现为:(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2.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辩证关系。

答:(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其表现为:(1)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的性质(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目的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也产生积极的作用,其表现为:(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3.简述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答:(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据

1.教育目的受生产力的制约

2.教育目的也受生产关系以及政治观点与政治制度的制约

3.教育目的的制定还受到各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的影响

(二)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也是确定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

(三)教育目的制定者的教育理想与价值观

4.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

答: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教育目的是通过发挥以下作用实现的:

(1)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它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了发展方向,预定了发展结果,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

(2)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共同的目的一旦被人们认识和接受,它不仅能指导整个实践活动过程,而且能够激励人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3)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因此,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5.简述社会本位论的观点。

答:社会本位论的基本观点如下:

(1)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

(2)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

(3)教育是的事业;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指标

代表人物有中国古代的孔子和国外的柏拉图、涂尔干、孔德等

6.简述个人本位论的观点。

答: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观点有:

(1)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

(2)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

(3)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进个体自我实现代表人物有卢梭、裴斯泰洛奇、马斯洛、罗杰斯等

7.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答: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有几下几点: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注重提高全民素质

8.简述活动课程及其特征。

答:活动课程是关注学生兴趣、动机和时间,体现学xi者中心的一种课程形态。活动课程具有以下优点:

(1)有利于满足儿童的兴趣、需要,关照儿童的学xi心理过程

(2)有利于加强教育与社会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

(3)有利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活动课程的不足:夸大了儿童个人的经验,忽视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不利于系统的知识学习

9. 简述影响课程开发的因素(制定课程的依据)。

答:影响课程开发的因素,具体包括:

(1)社会需求

社会时代发展的状态与需要,是形成不同时代学校教育课程总体结构体系重大差别的重要原因。

(2)学科知识水平

课程的编制应考虑学科体系的完整性、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性,以保证学校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

(3)学习者身心发展特点

学习者身心发展的需要既具有年龄阶段的差异性,又具有个体间的差异性。因此,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必然要考虑学生的情况。

(4)课程理论

建立在不同的教育理论基础上的课程论及课程的历史传统,对课程产生重要的结构性影响。

10.简述学习者课程中心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学习者中心课程论的基本主张包括:

(1)课程应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动机、需要、能力等为核心来编排

(2)课程强调的不是学科知识,而是学生的发展,组织应心理学化,所以应以儿童的直接经验作为教材内容

(3)以人为本课程理念,关心学生在学xi活动中的情感体验,突出知识的获得过程

(4)这一流派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有以卢梭、裴斯泰洛奇、杜威、马斯洛等人

(5)不足之处在于重经验轻知识、重心理逻辑轻学科逻辑、重实用性轻学术性

11.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原则)。

答:(1)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

所谓纵向组织,也称序列组织,就是指按照某些准则以先后顺序排列课程内容。横向组织即要求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系,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要精通或熟悉各门学科的内容。

(2)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

所谓逻辑顺序,就是指根据学科本身的系统和内在的联系来组织课程内容;所谓心理顺序,就是指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组织课程内容。

(3)直线式与螺旋式

直线式就是指把一门课程的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上不重复。螺旋式(或称圆周式)则要在不同阶段上使课程内容重复出现,但要逐渐扩大范围和加深程度。

12.简述课程标准的含义及内容。

答:(1)学科课程标准即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2)教学大纲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说明部分、文本部分及其他。

(3)教学大纲对学校和教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学校和教师应按照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同时教学大纲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13. 简述泰勒(R.W.Tyler)的目标设计模式。

答:泰勒(R.W.Tyler)提出的四大课程基本问题:

(1)学校应努力达成什么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3)如何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如何确定这些教育目标是否达到?

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即:1.确定课程目标;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4.根据目标评价课程。他认为一个完整的课程编制过程都应包括这四项活动。

1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答: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 (0-2岁)

客体永恒性是最明显的特征。

(2)前运算阶段 (2-7岁)

这一阶段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征表现为:①开始出现表象和形象图式;②思维具有不可逆性;③泛灵论:④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这一阶段的儿童具有以下特征:①思维可以逆转;②获得了守恒关系;③去自我中心④具体逻辑思维

(4)形式运算阶段 (11、12岁以上)

这一阶段儿童已经完全具备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以及假设一演绎思维等等的能力,接近成人的水平。

15.简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双边性规律)。

答:(1)该规律说明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双方具有本质的联系。

(2)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因为:

①学生在各方面并不成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品德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②教师受过专业训练,有较丰富的知识。

(3)学生处于主体地位,理由是:

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②学生虽然许多方面并不成熟,需要教师的指导,但他仍是认识和自身发展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

(4)因此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既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6.简述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的辩证关系(教育性规律)。

答:(1)教学过程既是传授和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又是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接受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两者具有紧密的联系。

(2)教学具有教育性体现在如下方面:

①从教学内容看,科学知识本身具有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

②从教师看,教师在教学中总是表现出一定的立场、观点、个性特征,从而对学生产生影响;

(3)说教学具有教育性,并不是说掌握了知识就等于提高了思想,关键是要看学生如何接受教学,如何掌握知识。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自觉地运用教学的教育性规律,把知识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做到教书育人。

17.简述学校教学过程活动的基本环节。

答:(一)心理准备(引起学习动机)

心理准备主要是创设一种教学氛围,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认知兴趣。

(二)领会知识

这是教学的中心环节。这个阶段包括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两方面。

(三)巩固知识

巩固知识是学生把所学知识牢固地保持在记忆中。

(四)运用知识

运用知识是学生用领会的知识去解决同类客体的活动。

(五)检查效果

检查效果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教学过程产生的结果进行测试评估。

18. 简述直观性教学原则以及贯彻要求。

答:(1)定义: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教师用形象语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2)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②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③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19. 简述教学评价的功能。

答:教学评价的功能有:

(1)诊断功能

评价是对教学结果及共成因的分析过程,借此可以了解教学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判断它的成效和缺陷、矛盾和问题。

(2)激励功能

评价对教学过程有监督和控制作用,对教师和学生则是一种促进和强化。

(3)调控功能

评价的结果必然是一种反馈信息,为师生调整教与学的行为提供客观依据。

(4)教学功能

评价本身也是一种教学活动。

(5)区分和鉴别功能

通过评价,人们可以区别、鉴定组织等对象的某些方面或各方面水平的优良程度。

20.简述情境陶冶法及基本要求。

答:(1)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方法。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

(2)运用情感陶冶法的具体要求:

①是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教育者要加强自身修养,同时注意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形成良好的班风和校风。

②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情境创设。

③与启发说服相互结合。

更多资料
更多课程
更多真题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教师资格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

专注在线职业教育23年

项目管理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厂商认证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