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备考知识点:品德结构与道德发展理论

中学教师资格证 责任编辑:胡敏娟 2020-05-13

摘要:希赛网为广大考生整理了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备考知识点:品德结构与道德发展理论,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更多相关资讯,敬请关注希赛网教师资格证频道。

知识点精讲8 品德结构与道德发展理论

06.jpg

(一)品德的概念

品德是社会意识在个体身上的反映,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二)品德的结构

品德的结构: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成分。

1. 道德认识

道德认识是一种道德行为的是非、善恶、美丑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道德观念、道德信念的形成有赖于道德认识。

个体道德认识的形成主要包括道德概念的掌握、道德评价的发展、道德信念的确立等环节。

2. 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是指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的情绪和态度,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实现知行转化的催化剂。道德情感是道德行为的直接动因。

3. 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道德行为的目的,积极调节自己的活动,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既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在品德心理结构中,道德意志起着支撑和协调作用。道德意志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关键。

4. 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是指一个人遵循道德规范所采取的言论和行动,它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是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具体表现和外部标志。道德行为是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是培养道德行为的关键。

(三)道德发展理论

1. 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

皮亚杰通过“对偶故事法”。发现并总结了儿童道德的发展经历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化发展过程。他认为10岁是儿童从他律向自律转化的分水岭。

皮亚杰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自我中心阶段(前道德阶段)

自我中心阶段(2-5岁)是从儿童能够接受外界的准则开始的。皮亚杰认为5岁以前还是“无律期”,顾不得人我关系,而是以“自我中心”来考虑问题。

(2)权威阶段(他律道德阶段)

权威阶段(5-8岁)也称为“他律期”。该时期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制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是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

(3)可逆阶段(自律道德阶段)

可逆阶段(8-10岁)的儿童已不把准则看成是不可改变得,而把它看作是同伴间共同约定得。儿童一般形成了这样的概念:如果所有人都同意的话,规则是可以改变的。

同伴间的可逆关系的出现,标志着品德由他律开始进入自律阶段。这一期也称作“自律期”,也就是“自主期”。道德发展到这个时期,不再无条件地服从权威。

(4)公正阶段(公正道德阶段)

公正阶段(10-12岁)的儿童的公正观念是从可逆的道德认识发展而来的。儿童倾向于主持公正、公平等。他们认为公正的奖惩不能千篇一律,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

公正阶段的儿童在进行道德判断时不是依据单纯的、僵化的规则,而是考虑到他人的具体情况,出于同情和关心进行判断。

2.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柯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进行研究,把儿童、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1)前习俗水平(9岁以下的儿童和许多犯罪的青少年)

处于前习俗水平儿童的道德观念的特点是纯外在的。他们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的厉害关系判断好坏是非。

阶段1: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是好是坏及严重程度,他们还没有真正的道德概念,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

阶段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的道德价值来自对自己需要的满足,他们不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

(2)习俗水平

大多数青少年和成人的道德认识处于习俗水平。

这一阶段的儿童能够着眼于社会的希望与要求,并从社会成员的角度思考道德问题。已经开始意识到个体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的准则,能够了解社会规范,并遵守和执行社会规范。

阶段3:寻求认可取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取向阶段。在该阶段,儿童的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谋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

阶段4:遵守法规取向阶段。在该阶段,儿童的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遵守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懂法。

(3)后习俗水平

后习俗水平一般要到20岁以后才能出现,而且只有少数人才能达到。达到这一道德水平的人,其道德判断已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

阶段5: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人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他们看重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但同时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以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在强调按契约和法律的规定享受权利的同时,他们认识到个人应尽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

阶段6:原则或良心取向阶段,也称为普遍伦理取向阶段、普遍原则取向阶段。这是进行道德判断的较高阶段,表现为个体能以公正、平等、尊严这些最一般的原则为标准进行思考。

柯尔伯格确定了儿童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划分不仅考虑儿童是选择服从,还是选择需要,还要看儿童对这种选择的说明和公正性。柯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的顺序是固定的,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在同样的年龄达到同样的发展水平,事实上有许多人永远无法达到道德判断的较高水平。

更多资料
更多课程
更多真题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教师资格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

专注在线职业教育23年

项目管理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厂商认证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