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社会工作实务(初级)》考试主要考查考生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实务操作方面的能力,以及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25年《社会工作实务(初级)》考试主要考查社会工作专业人员针对主要服务领域和不同工作对象,提供专业服务的能力。考试内容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实务操作的内容,那么这门科目有哪些易混淆知识点呢?来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直接介入与间接介入
(1)直接介入是指以个人、家庭和小群体为关注对象,针对个人、家庭和小群体采取的直接行动。直接介入的重点在于改变家庭或小群体内的人际交往,或改变个人、家庭和小群体与其环境中的个人和社会系统的互动方式。直接介入也指针对服务对象采取的行动以及直接服务提供和介入。
(2)间接介入是指以个人、家庭、小组、组织和社区甚至更大的社会系统为关注对象,由社会工作者代表服务对象采取行动,通过介入服务对象以外的其他系统间接帮助他们。间接介入通常也称为改变环境的工作,或中观和宏观社会工作实务活动。
2、过程评估与结果评估
(1)过程评估是对整个介入过程的监测评估,包括社会工作介入进行中的评估。它对工作过程的每一步骤、每一个阶段分别作出评估,关心的重点是工作中的各种步骤和程序怎样促成了最终的介入结果,方法是了解和描述介入活动的内容,回答服务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以及为什么发生。过程评估提供有关服务过程的各种信息,包括工作目标、介入过程、介入行动和介入影响。
在介入初期和中期,过程评估的重点是对服务对象的表现及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和技巧进行评估,以此了解服务对象的改变进展,适时修正介入方案,改善工作技巧。用于评估的资料包括个案记录、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的叙述资料等。在结束阶段,重在评估是什么因素导致服务对象的改变。可以通过详细分析服务过程中有影响力的事件探索服务对象转变的内在动力及其来源。
(2)结果评估是指工作完成的最终成果。结果评估是在工作过程的最终阶段作出的评估,包括目标结果和理想结果两个部分。结果评估是检视计划介入的理想结果以及这些结果实现的程度及其影响。
3、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尊重青少年主体地位,承认与接纳青少年的独特性与差异性,充分照顾青少年的特点和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
(2)发展性原则: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和理解青少年,强调青少年自身蕴含的发展潜力和成长的内在动力,重视经济社会发展对青少年福利的影响。
(3)整体性原则:重视青少年与其家庭、学校、社区、朋辈及服务机构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全面系统地识别青少年的需要,提供整合性社会工作服务。
社会工作者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